本報訊(記者 陳兵) 勞動強度大、勞動效率低是影響棉花生產穩定發展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來,江蘇大力示范、推廣棉花輕簡育苗移栽技術,將棉花育苗移栽過程化繁為簡,不但節地、節膜、節種、節工,而且大幅度提高了生產效率。目前,江蘇棉花輕簡育苗移栽技術已推廣8萬畝,成為棉花生產的主流技術。
據江蘇省農委作栽站相關負責人介紹,在農業部棉花輕簡育苗移栽技術示范項目和省農業三新工程項目支持下,江蘇示范、推廣的棉花育苗技術主要是基質育苗、水浮育苗和自主研發的基質穴盤育苗三項技術。經過試驗和種植對比,基質穴盤育苗已成為主推技術,示范區運用比重超過80%。基質穴盤育苗是將傳統在大田中制營養缽育苗形式變成使用穴盤和基質來代替營養缽和營養土,農民在家即可完成基質裝盤和播種等工作,在減輕勞動強度的同時,還增加了種植效益。據統計,2012年江蘇棉花萬畝輕簡育苗示范片平均單產105.2公斤,較傳統育苗平均單產增16.98%,畝綜合增效約657元。
品種多而雜亂是棉花生產面臨的普遍“頑疾”。江蘇在推廣棉花輕簡育苗移栽技術過程中,重點培植育苗專業服務組織開展代育代栽服務,要求服務組織在符合國家質量標準和要求的棉花品種中,精選生長勢強、抗逆性高的棉花品種育苗、推廣。據了解,射陽、大豐兩縣市4萬多畝棉花輕簡育苗移栽面積運用品種僅有4個,且育苗成活率高出傳統營養缽育苗兩個百分點。大豐市萬盈鎮兄弟家庭農場今年利用大棚育苗45萬株,供應周邊300多畝棉田用苗;射陽縣原銀棉花專業合作社通過與種業公司合作,已成為該縣輕簡育苗的主力,承擔了項目區約90%的育苗任務。
據悉,在機械化移栽方面,江蘇今年還設立了10個示范點開展棉苗機械化移栽示范,總面積約2000畝。射陽縣機械化移栽示范規模達300畝,移栽效率每小時達5畝,是人工移栽營養缽的10倍,移栽成活率達95%。目前,江蘇正組織專家組深入研究機械移栽配套栽培技術及機械收獲試驗,加快推進棉花生產全程機械化進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