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民日報 》( 2013年07月08日 06 版)
孫慧
6月26日8時7分,搭乘3名中國航天員的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預定區域順利著陸,同時“回家”的還有來自海南航天育種示范基地推送的農作物種子12種。
隨著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壯大,航天育種已從最初的科研技術延伸至產業發展,而海南島得天獨厚的地理、氣候、歷史優勢使其成為航天育種的天然溫室,海南航天發射場的建設更將為航天育種的海南實踐帶來發展契機。
2011年1月14日,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和文昌市政府共同建設的海南航天工程育種基地落戶文昌東路鎮,建設項目主要包括航天育種育苗基地和科技研發中心,未來還將打造成集航天育種和觀光農業于一體的科普教育、航天綠色蔬菜基地和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區。
“海南育種制種條件得天獨厚,聚集國家大部分頂級育種專家。放眼全國,海南最有條件成為種業大省、種業強省。”海南航天育種研發中心技術總監李維國說,航天育種示范基地最初選擇落戶海南文昌,正是看中了海南的地理、氣候、人才資源等優勢。
經過2年的建設,海南航天育種基地一期項目前已經竣工。一期項目占地約100畝,建設了高標準溫室大棚,并配有全自動氣象站、自動灌溉施肥系統等,具備航天產品展示、種子育苗、科研推廣等三大功能。據了解,從去年年底起,育種基地種植的辣椒、蘆筍等一些品種的航天育種瓜菜已陸續上市,并遠銷上海、廣州等地,受到了市場的歡迎。
“目前,我國農業科技高端產品缺乏競爭力,90%以上的高端蔬菜花卉品種都依賴進口。”李維國說,今后海南完全可以依托研發中心,通過太空育種打造高端果蔬品牌,走出一條以科技創新助推傳統農業轉型的產業化發展之路。據了解,研發中心正在針對海南氣候條件和冬季瓜菜種植情況,積極與政府農業等相關部門合作,逐步開展相應蔬菜品種的航天工程育種研發工作,力爭盡快拿出相應的品種進行推廣,為海南冬季瓜菜種植提供優良的航天種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