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民日報 》( 2013年06月24日 07 版)
“今天這車將近5萬株蔬菜種苗是邢臺客戶的訂單,他們那邊急需這些嫁接好的西瓜和辣椒種苗,電話不知打了多少個。”5月31日,在河北省曲周縣金滿園蔬菜育苗合作社的廠房外面,負責銷售的張慶元一邊指揮工人裝車一邊說。
據了解,育苗產業在曲周縣已做得風生水起,從2008年至今已經有近5年多的發展歷程,通過實施品種、品質、品牌戰略,從當初的小面積日光大棚到現在的標準化連棟溫室,從當初零零碎碎的育苗大棚到現在鱗次櫛比的育苗工場,注冊了“稼惠”、“三棵樹”等種苗商標,小種苗育成了大基地。
目前,曲周建成了以金滿園和農豐育苗兩家合作社為龍頭的高科技育苗示范基地。該基地占地200畝,集種苗生產、研發、管理、銷售于一體。基地內建有現代化育苗溫室78棟,常規連棟溫室1棟,自主設計全國唯一的暖棚連棟溫室1棟,溫室面積8萬平方米。溫室全部采用彎弓鋼梁棚架結構,澆水、施肥、噴藥、補光、調溫等育苗設施全部采用國內一流的自動化設備。
“第二茬種苗再有幾天就全部送到客戶手里了。差不多20天左右的時間,第三茬菜苗就開始培育了,根據不同蔬菜生長對密度的要求,我們準備了50洞、72洞和288洞的育苗穴盤。”合作社理事長張慶文說。在基地的自動溫控連棟溫室里,近5000平方米的大棚內僅有3名工人在管理種苗,遠處自動澆水機的幾十個噴水頭正在噴水,后面百米長的水管隨著噴水機緩緩地自動后移,種苗所需的營養液隨著噴水機噴水一并噴到了幼苗的葉芽上,暖風空調自動控溫,水簾降溫,可以做到全年連續不斷檔育苗。從下種到成苗的大部分管理過程都是由自動控制設備完成的。
曲周縣的育苗基地成了農民致富的“聚寶盆”,不僅保證了市民的“菜籃子”,也鼓了農民的“錢袋子”。據了解,實用型自動化育苗溫室,單室面積1200㎡,建造投資20萬元,每年訂單育苗4茬,一次出苗25萬-30萬株,年產量100萬-120萬株,能滿足300畝菜地用苗需求,單棚年產值約50萬元,凈利潤在10萬-15萬元之間,每個大棚年需要勞力4-6人,年用工支出約10萬元,以全縣計,育苗每年可增加2500多人就業,農民打工收入3000多萬元。
品種、品質、品牌戰略讓曲周縣的育苗產業羽翼漸豐。據悉,曲周縣育苗合作社2008年起步時只有一家,2009年步入發展軌道,到現在已有20家,育苗溫室達50萬平方米,年育蔬菜、瓜果、棉花等種苗5億株,創造產值2.5億元,帶動蔬菜、瓜果、棉花等種植20萬畝。同時,在市場上注重品牌化的銷售策略,產品遠銷省內的邢臺、唐山以及安徽、河南、山東、山西、內蒙古等地,在市場上贏得了菜農的廣泛好評。目前,曲周縣育苗產業基本上形成了引領河北,輻射華北,走向全國的局面,產苗總量縣域排名全國第一,高標準的生產技術流程為農業部制定國標育苗技術規程所采用。
楊曉靜 丁少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