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灰葉斑病是近年來新上升的一種番茄病害,已成為我縣冬春茬番茄的主要病害之一。該病害以為害葉片為主,環境條件適宜時,還為害莖稈和果實。發病初期葉面布滿圓形或不規則形小斑點,病斑中央淺褐色,周圍深褐色,外緣有的具黃色暈圈。葉片背面顏色較葉正面深,周圍黑褐色。病斑稍凹陷,多較小,亦有較大的圓形褐色病斑,病斑隨時間擴展,受葉脈限制呈不規則形。病斑處較薄,后期易破裂、穿孔。葉緣也可發病,沿葉緣呈不規則形病斑,葉片正、背面顏色幾乎一致。
該病今春在我縣4月中旬始見于日光溫室番茄,后在小拱棚番茄上也有發生。據植保站5月上旬調查,病棚率72%,病株率48.4%,病葉率12.3%。開始發病有中心病株,而后由中心病株向四周擴散蔓延直至整棚發生。單株發病往往由下部葉片向上蔓延。病菌可在土壤中病殘體或種子上越冬,翌年溫濕度適宜產生分生孢子,通過風雨進行初侵染和再侵染。溫暖潮濕,陰雨天及結露持續時間長是發病的重要條件。調查表明,不注意放風排濕、早期用藥預防的棚室發病重,棚內梁柱下結露滴水多的壟行發病重。
防治方法:
1、加強田間管理,追施有機生物肥。
2、注意通風,防止棚內濕度持續偏高。
3、采用65%代森鋅(藍標)可濕性粉劑或40%百菌清(賽艷)懸浮劑500倍液在病害未發或初發噴霧預防。以后隔一周再用一次。
4、發病后采用25%苯醚甲環唑加25%丙環唑(展靚)乳油1500倍液,或15%苯醚甲環唑加15%丙環唑(碧潤)乳油1000倍液噴霧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