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單位名稱:山東省種子管理總站
2、住所:濟南市花園路123號
3、宗旨和業務范圍:管理種子事宜,促進農業發展。農作物新品種小區試驗、生產試驗和區域試驗管理;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委員遴選、農作物新品種審定、申請受理、評審和證書核發;農作物種子質量檢驗、質量監督、質量認證和質量標準化管理;農作物種子執法監督機構與隊伍建設指導、業務指導和執法監督人員培訓;農作物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管理。
4、法定代表人:遲斌
5、經費來源:財政撥款
6、開辦資金:3908萬元
7、開展業務活動情況:
(1)認真開展好種子執法年活動,保持種子市場穩定有序。按照全國種子執法年活動的總體要求,印發了《山東省2012年種子執法年活動實施方案》,重點開展了春季和秋季種子市場專項檢查和質量抽查。一是嚴厲查處制假、售假等違法行為。堅持“五不放過”原則,對群眾投訴多、社會反映強烈、有違法案底或被舉報涉嫌違法的企業,種子案件多發地區、產銷相對集中地區的種子專業市場等,進行重點檢查,有效打擊了違法違規行為,切實維護了種子生產者、經營者和廣大農民的合法權益。與山東省人民廣播電臺鄉村頻道合作,在“3.15”期間推出專題欄目,進行種子法律法規的宣傳。二是嚴把種子生產經營許可審核關。按照農業部新的兩證管理辦法,嚴格兩證許可材料的審核,嚴把市場準入關。全年共核發種子生產許可證162個(省級發B證22個,C證126個,市級發證14個),種子經營許可證63個(省級發B證22個,C證25個,市級發證10個,縣級發證6個)。
(2)不斷加強質檢能力建設,嚴格種子質量監督抽查。認真開展轉基因和品種真實性檢測技術研究,不斷提升檢測水平;加強山東省農作物種子質量分子檢測項目建設管理,嚴格執行項目建設標準,不斷改善升級檢測設施設備;完成農業部農作物種子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濟南)的資質認定(計量認證)現場復查評審;完成對濰坊市農作物種子質量監督檢驗站的指導考評;完成對全省種子管理系統的301名種子檢驗員和種子企業的1879名檢驗人員的定期培訓審查。3月份,開展了春季種子市場聯動抽查行動,共抽檢玉米、棉花、菠菜等7種作物種子樣品251個,代表種子數量30.5萬公斤,經檢測,凈度合格率為100.0%,水分合格率為99.6%,發芽合格率為98.4%,玉米種子純度合格率為92.4%。9月份,對小麥良種補貼項目種子質量進行了監督抽查,共抽檢小麥種子樣品95個,代表種子數量132萬公斤。
(3)認真做好品種區試審定工作,為糧食增產增收提供品種支撐。一是順利完成品審會換屆。6月,完成了山東省第六屆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換屆工作,新一屆委員會由143名委員組成,內設小麥、玉米、棉花、水稻與雜糧、油料、蔬菜、水果、食用菌與中草藥8個專業組,委員平均年齡46歲,具有正高級職稱的占58%,研究生學歷的占43%,35位委員具有博士學位。二是認真組織品種區域試驗。完成了小麥、玉米、棉花等8種主要農作物及雜糧、蔬菜、果樹、中草藥等四大類16種非主要農作物的區域試驗,參試品種1272個。共分設63個組別、143個試驗小區,1184點次,分發試驗種子13000余份,對1023份樣品進行了抗病、抗蟲、品質、田間比對、冬春性、DNA指紋、DUS等鑒定分析。三是科學審定試驗品種。今年共審定通過了小麥、玉米、棉花等8種主要農作物的36個新品種及甘薯、西瓜、黃瓜等8種非主要農作物的29個新品種,為農業生產提供了新優品種。四是積極開展新品種展示示范。為進一步加快新品種的推廣普及,今年加大了國審和省審新品種的展示、示范力度,設展示、示范點52處,展示玉米、棉花、大豆、花生、小麥5種作物新品種125個,示范面積2萬余畝。
(4)認真做好信息服務工作,為行業發展提供宏觀指導。一是不斷加強種子市場信息的跟蹤調查。重點建設市場信息觀測點22處,種子銷售季節,每月2次定期采集信息,動態跟蹤市場行情,實時掌握市場動態,及時發布市場信息,全年共審核上報數據信息1534條。二是對全省玉米、棉花種子生產供應情況,分階段進行調查統計,密切關注種子供需形勢,及時進行種情調度和余缺調劑,確保種子市場均衡供應。三是進一步強化行業基礎信息的統計與分析,完成136家種子管理機構、252家種子企業的基礎數據統計分析,編寫完成《山東省種業基礎信息統計分析報告》,為行業宏觀指導提供了基礎資料。完成儲備國家救災備荒種子150萬公斤。
(5)堅持政治思想教育不放松,營造干事創業的良好氛圍。
8、經費收支情況:
|
上年度結余
(萬元)
|
本 年 度 收 入(萬元)
|
|
|
合 計
|
其中,財政收入
|
|
|
471.35
|
1611.33
|
945.48
|
|
本年度結余
(萬元)
|
本 年 度 支 出(萬元)
|
|
|
合 計
|
其中,人員經費
|
|
|
700.88
|
1482.58
|
530.1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