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農村報(記者 吳滿)今年早稻稻種銷量大幅下降,除了天氣、雜交水稻種子價格上漲過快等因素外,稻谷收購價過低、種糧不賺錢是影響農戶種植信心的根本原因。
國家雖然限定了稻谷最低收購價,但市場收購價往往低于這一水平。一邊是國家糧食連年增收,一邊是農戶種糧收益逐年下降,這似乎成了我國糧食產業難以走出的怪圈。
稻種銷量降三成
“都快到清明了,倉庫還有三分之二的水稻種子銷不動。”粵西稻種經銷商陳彬(化名)十分著急,向臨近地區的經銷商打聽,得到的是相同的信息。
一般情況下,在元宵前后,稻種銷售至少過半,清明節過后,就開始清理倉庫余貨。然而,今年的情況有些不同。南方農村報記者從粵西、粵東和粵北多個農業大縣的稻種經銷商了解到,清明節過后,各大經銷商的雜交水稻種子存貨至少還有30%以上。
陳彬發現,農戶的倉庫里還積存著去年晚造的糧食,不少地方還出現丟荒或轉種其它經濟作物的情況。
同樣位于粵西的陽江水稻經銷商謝老板境況和陳彬相似。他透露由于今年早造期間,粵西地區天氣干旱,有些農民錯過了最佳播種時間,于是將年前購買的稻種退回給她,這讓她十分無奈。
在廣東,稻種企業允許的退種率在5%-7%,超過部分則處以1-2元/公斤的罰款。目前,不少雜交水稻種子經銷商在盤算如何與種子企業交代,希望企業能降低退種的罰款力度。
市場價低于國家收購價
事實上,農民不種糧不僅僅是因為天氣。“辛苦管理一畝糧田一年不如在外打工一星期。”一稻種企業負責人說,按照目前的稻谷收購價,不計人工成本,種植一畝水稻一造的收益不足500元,家里年輕的勞動力都外出打工,種糧的都是老人,子女不想長輩勞累會讓他們直接在外面買糧。
據了解,近三年,打工收入大幅上漲,無論是在種植行業,還是在其它行業。以廣東種糧大區臺山和汕頭為例,拋秧人工費用同比上漲了40%,最高180元/工,建筑工人的雇傭價格為200元/日。在茂名地區,泥水工一天收入可達300元。
種糧大戶馮振強告訴南方農村報記者,從2006年開始,他就在恩平承包了200畝地,因為土地承包期限未到,盡管收益逐年縮減,但還是必須種下去。為減少人工支出,馮振強兩口子經常下地,同時,他們改用零售價比雜交種便宜得多的常規種,每畝節省下來的十多元被他視為不小的利潤空間。
在汕頭市承包了4000畝地種糧的馬四弟說,種植成本上漲太厲害,除了農資價格,還有連年漲的雜交水稻種子,個別優勢品種平均每年上漲10%。他今年種水稻的收益更是比去年下降了30%,每造畝純收益不足100元。
為保農民種糧積極性,國家規定了稻谷的最低收購價,近三年每年都以10%的幅度提高。廣東去年的稻谷收購價為100斤120-140元,比2011年高出至少10元,2013年的水稻最低收購價也已出臺,為100斤132元,但在實際市場交易中,稻谷收購價往往以市場導向為主,且大多低于國家定出的指導價。據了解,近三年的稻谷收購價一直在100斤110-130元徘徊。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農村發展研究所曾對廣東省水稻種植產業效益進行分析,發現2010和2011年,中小規模的水稻種植戶是沒有錢賺的。
收益降低,不少水稻種植大戶均有改種其它作物的想法,但又生怕產能太大無法解決銷路,因此大多數都只在進行小面積的試種,種水稻已成為種糧大戶眼中的雞肋。
不過,有人對晚造還是持樂觀態度,“早造水稻主要用于銷售,因此面積下降較大,而晚造主要用作口糧,面積不會下降太厲害。”目前,普通農戶種植水稻僅是滿足家庭口糧需要,不會多種。
收購價還需提高
南方農村報記者在多地了解到,因為種糧效益逐年下降,無論是散戶還是大戶都存在或丟荒或改種的情況,但該片土地承包者仍享受著種糧補貼。廣東省農科院水稻所有學者對此十分擔憂:農民種糧積極性持續走低,一旦出現大的自然災害將會有難以估計的后果。
據“2012全國稻米市場形勢分析會”上報告指出,近年來全國稻米產量在1.9-2億噸之間,供求大致平衡,目前國庫糧倉儲備充足,但國家設定的自給率95%的糧食安全線近年有所下降。
中國糧食行業協會顧問劉與忠發表在第十二屆全國粳稻米產業大會專集上的文章指出,目前國際市場提供的稻米總量僅有2000萬噸,占我國總消費量的15%,中國是一個誰都養不起的國家。
上述廣東省農科院水稻所學者認為,國家規定的水稻最低收購價明顯不能調節市場供求關系,廣東多地無法實現最低收購就是最好的佐證。就連馬四弟這樣的種糧大戶都不能具備稻谷價格話語權,更不用說散戶。而且規模化種植的大戶在受到諸多國家政策惠及的情況下,種糧利潤竟還不足100元,值得深思。
如何保收益,穩種植?今年3月,廣東省農業廳印發《2013年廣東省種植業工作要點》(粵農辦[2013]47號),其中穩定發展糧食生產,將糧食工作作為各級政府的工作考評,保證全省糧食的播種面積和總產量,被作為首要內容。
“稻谷收購價有待提升。”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農村發展研究所代所長萬忠認為,不同地區進行農業生產的成本不盡相同,廣東的地租、人工等成本高于其它地區,在市場收購價大致相同的情況下廣東省農業平均利潤明顯低于其它省份。為穩定農戶種糧,種糧補貼的發放形式需要改進,稻谷收購價也應提高,“2.5元/斤的水平較為合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