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里的麥苗稀稀拉拉
本報訊 3月27日,榆中縣城關鎮北關村村民王吉花等3人走進自家播種的冬小麥地,臉上滿是憂傷和無奈。原來,他們去年國慶期間播種的冬小麥,由于購買的種子品種差,至今也沒有長出多少麥苗。看著別人家的田地綠油油一片,他們心急如焚:“都是差種子惹的禍,耽誤了一季莊稼啊!”3人多次與種子公司協商賠償事宜,但至今仍沒有結果。
現場:地里幾乎沒有綠色
當天上午,記者來到榆中縣城關鎮北關村采訪。同樣的小麥地,別人家的綠油油一片,而何學武、王吉花、權金蓮的地里幾乎看不出綠色,白茫茫一片,遠看還以為沒有種農作物,走近才能看到剛剛露出的麥苗。
“前一段時間,我去田里發現別家地里種的小麥都返青了,但我們家的還沒有出苗。過了幾天再去看,長出的麥苗還是沒有幾根。我又去問了其他兩家一同購買種子的村民,結果大家的遭遇都一樣。”村民王吉花說。在一旁的何學武告訴記者,小麥是去年國慶節前后播種的,以前他們都是用自家種子,從沒有發生過這種事件。去年聽說這種種子高產高豐收,于是他們3家在榆中亨發種子經營有限公司門市部買了種子播種,沒想到竟然不出苗。
村民:種子存在質量問題
記者發現,3戶村民都持有榆中亨發種子經營有限公司的銷售票據,種子有合格證。據介紹,何學武家種有小麥一畝,當初購買種子55斤,王吉花家種有2畝小麥,購種子100斤,權金蓮家種有小麥1.2畝,購買種子70斤。3戶村民都是平川地,播種方法也一樣。他們都認為購買的種子存在質量問題,于是向榆中亨發種子經營有限公司和縣工商部門進行了投訴。兩家單位相關人員趕到現場調查后初步分析,種子品種有些差,再加上干旱,造成出苗率只有三分之一。經協調,種子公司給村民每畝賠償500斤小麥,但遭到村民拒絕。3戶村民認為,小麥畝產至少在1000斤,賠償500斤,連人工和肥料錢也出不來。再說由于種子有問題,造成一季的莊稼就這樣白白浪費了,這個損失誰來承擔?
種子公司:雙方都有責任
記者到榆中亨發種子經營有限公司采訪時,辦公室一位姓甘的工作人員說,榆中亨發種子經營有限公司是縣上的國有種子公司,凡是購買種子的村民都有小票和電話,一旦有村民投訴,公司會及時解決。對于3戶村民反映的情況,經調查雙方都有責任,種子不出苗與氣候、播種、施肥等也有關系。這種種子沒有問題,只是越冬性有些差,再加上今年干旱,造成出苗率不高。至于只給村民賠付500斤小麥的原因,工作人員說,按畝產900斤算,保苗有三分之一(即300斤),還可以收成。如果村民不想種了,完全還可以播種別的農作物,并不影響收成。另600斤小麥,公司承擔300斤,村民承擔300斤。后經工商協調,公司決定直接給村民賠償500斤小麥,可村民仍不同意,目前雙方仍在協商當中。
作者:孫建榮 彭冰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