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率先啟動農作物種業提升工程。省級財政新增種業提升工程專項資金2500萬元,并整合新增100億斤糧食生產能力建設等項目開展種子生產基地建設、新品種區試試驗、種子質量監管、救災備荒種貯備等工作。
全國率先開展政府購買優良新品種試點工作。探索建立“政府購買品種、企業集中繁育、項目配套轉化”的種業科技成果快速轉化推廣新途徑,已采購水稻品種川優6203、高粱品種瀘糯12號,并配套相關項目,加快推廣應用。
全國率先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商業化育種平臺。支持建立四川省雜交水稻商業化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以四川西科種業為依托單位,聯合中國水稻研究所、省農科院水稻高粱所等多家單位,以雜交水稻商業化育種及產業化技術研究為核心。
全國率先建立種子質量例行監測制度。省財政設立專項資金,建立例行監測制度,2012年在137個縣(市、區)共檢查種子集中交易市場52個,抽查種子經營門市1366個,種子樣品3668個,其中:雜交水稻1188個,雜交玉米1293個,小麥198個,油菜989個,種子市場秩序進一步規范,全年未發生重大種子質量安全事件。
全國率先開展水稻制種保險試點工作。在瀘縣試點,投保2萬畝雜交水稻制種,受災4000畝,獲賠195萬元,降低了企業和農戶的制種風險,確保了制種區農村社會穩定,促進了制種產業健康穩定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