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國首次全面規劃現代種業發展 提出發展時間表和量化指標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王智達)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和生物技術的迅猛發展,農作物種業國際競爭異常激烈。中國正在采取多種措施,確保現代種業的發展。為此,中國政府于去年底出臺了至2020年的《全國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規劃》,這是新中國成立63年多來首次全面規劃現代種業發展。規劃提出了一系列量化指標,并給出了未來種業發展的“時間表”。
當前,中國正處在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的新階段,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實現農業現代化對農作物種業發展的要求明顯提高。因此,在談到中國強化種業發展并對其進行全面規劃的必要性時,農業部種子管理局副局長馬淑萍表示:“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不斷加快和生物技術迅猛發展,農作物種業國際競爭異常激烈。世界農業發展的實踐表明,沒有現代種業就沒有現代農業。未來幾年是我國現代種業發展難得的重大戰略機遇期,只有牢牢把握我國種業發展的控制權,才能牢牢把握我國農業發展的主動權。”
客觀而言,中國的種業發展近年來取得了顯著成效。但是,中國種業市場化時間較短,尚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與發達國家現代種業的差距依然較大,與發展現代農業的迫切要求相比仍有諸多不適應。當前,加強種業科技創新、培育和推廣優良品種等,已成為突破耕地和水等自然資源約束、加快現代農業發展、提升農業國際競爭力的迫切需要。
根據新出臺的規劃,中國的種業發展將在2015年和2020年實現“兩步走”:到2015年,基本實現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與種子企業“脫鉤”;初步建成國家級主要糧食作物種子生產基地;前50強種子企業的市場占有率達到40%以上。到2020年,則要建立以產業為主導、企業為主體、基地為依托、產學研相結合的現代農作物種業體系。
規劃還為未來7年中國的種業發展提出了量化目標,具體包括: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由目前的96%提高到97%以上;良種在農業增產中的貢獻率由目前的43%提高到50%以上;商品化供種率由目前的65%提高到80%以上;前50強企業的市場占有率由目前的30%提高到60%以上。
其實,中國種業市場值得深入研究:中國種業市場規模約為600億人民幣,其中主要是玉米和水稻種子,二者的商品化率分別近100%和70%,也就是說,玉米種子基本需要種業公司供種。就玉米種子市場價值而言,中國是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國家。而據初步統計,中國目前每年大約進口種子約1.5萬噸,主要是蔬菜種子,還有部分向日葵和甜菜種子。這些種子進口一般通過中外合資企業或者獨資企業,以及通過直接進口種子來實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