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來這兒選苞米種子,重點是看它的抗倒伏能力。”嚴冬時節,本該是農民“貓冬”的時候,但記者近日走訪我市種子市場時發現,不少農民已開始為明年春耕選種。
27日一大早,天空又紛紛揚揚地飄起了雪花。記者在種子大廈看到,樓內雖然挺冷,但卻聚集了不少農民,正仔細向商家詢問種子的各種特性。記者觀察發現,絕大多數農民都問到了種子的抗倒伏性。
正在選購種子的榆樹市大坡鎮農民張大山告訴記者,他家有2公頃耕地,其中一塊地處“風帶”,這兩年種的玉米不少都倒伏了,尤其是今年倒的特別多,因此這次打算買一種抗倒伏的種子。
“不光聽別人說,這兩年我也看了,就是地挨地、壟挨壟,別的都倒了,就這個品種的苞米立著。”站在某品牌種子經銷柜臺前,張大山一邊看著手心里的一小撮玉米種子一邊對記者說,“我打算明年都種這個品種,但沒想到價錢漲了這么多。這一小袋4500粒,還種不了一畝地呢,就賣90元,去年這個時候才賣70元。”
對此,該品牌種子經銷商丁先生解釋說,今年抗倒伏的品種特別緊俏,尤其是他們經銷的“某某99”品種,廠家都是定量供貨,所以他們只零售不批發。“別看現在一袋兒比去年同期漲了20元,你要是等到了年后,一袋兒還得漲20元。”丁先生說。
見價格講不下來,張大山索性去其他種子柜臺前轉了轉,但最后還是回到了丁先生那里,以每袋80元的價格買下了10袋種子。
“老莊稼把式”張大山雖然文化水平不高,但卻明白種地要靠科學的道理。他說,“十八大報告不是都說了嗎,要更多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驅動,不斷增強長期發展后勁。多花點兒錢就多花點兒吧,如今種地也得舍得投入,尤其是在新品種、新技術上更是不能省。有了這些抗倒伏的新品種,相信明年一定能獲得大豐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