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圣城網訊(通訊員 趙磊 姜潘峰)11月14日上午,初冬的陽光,照射在魚臺縣李閣鎮康樂圓蔥專業合作社的院子里,里面不時傳來村民爽朗的歡笑聲。筆者走進去看到,理事長宋金林和57位社員一起,正與華宇綠色食品有限公司簽訂《綠色圓蔥種植回收合同》。剛簽完合同,宋金林興奮地告訴筆者:“俺們合作社的1300多畝
圓(yuan)蔥全部成了華(hua)宇公(gong)司(si)的綠色生產基地,有(you)(you)了這個大(da)靠(kao)山,再(zai)不用擔心產品滯銷的問題了,以后(hou)咱農民增收更加有(you)(you)保(bao)障啦!”
李閣鎮生產的黃皮圓蔥以個大、味美、產量高而備受市場的青睞,當地常年種植圓蔥2萬余畝。然而,一家一戶的種植模式受市場波動影響大,經常發生增產不增收的情況。為降低圓蔥種植風險,增加農民收入,李閣鎮積極發展“訂單農業”,鼓勵農業龍頭企業興辦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積極探索“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的農業生產模式。公司對圓蔥種植戶統一提供良種、農藥、化肥,定期進行技術指導,幫助農戶按無公害、綠色、有機方式進行生產,并統一簽訂最低保護價回收合同。“以前我們怕圓蔥銷路不好,不敢大面積種植,自從鎮上推廣訂單農業以來,企業還給我們提供種子、農(nong)(nong)藥和(he)技術(shu),還有保護(hu)價收購,以后圓(yuan)(yuan)蔥再也不愁賣不上好(hao)價錢了!”宋洼村(cun)(cun)村(cun)(cun)民宋紀(ji)成高興地說。宋紀(ji)成是康樂(le)圓(yuan)(yuan)蔥專業(ye)合作社的社員,他去年種的5畝訂單圓(yuan)(yuan)蔥,每畝收入達到(dao)6000多元,今年他把家(jia)里責任田全部種上了訂單圓(yuan)(yuan)蔥。如今他家(jia)里蓋上了兩層樓房,小日子過得美(mei)滋滋。在(zai)魚臺縣,有很(hen)多農(nong)(nong)民像(xiang)宋紀(ji)成一樣依靠“訂單農(nong)(nong)業(ye)”走上了致富路。
據魚臺縣農業局負責人介紹,這幾年通過政府引導,依托農業龍頭企業發展了一批較大規模訂單農業。該縣的訂單農業主要有三種形式。一是公司直接和農戶簽訂。如柳店村簽訂色素辣椒種植協議。二是通過農業合作社或村委會等中介簽定。如康樂圓蔥專業合作社的500畝標準化圓蔥基地。三是農業企業直接投資農業開發,建立基地。如馳潤農業科技有(you)限公司(si)在李閣農(nong)(nong)場建設的1600畝(mu)綠色圓(yuan)蔥生產基地。目(mu)前(qian)全縣已有(you)35個(ge)村簽訂(ding)了特色農(nong)(nong)業訂(ding)單生產合同,僅圓(yuan)蔥一項農(nong)(nong)作物就發展訂(ding)單面積近3萬畝(m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