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廣網昆明9月27日消息(記者陳鴻燕 通訊員陳佳麗 李莎)由農業部及云南省專家組成的專家組對嵩明縣種植的雜交粳稻新品種云光109進行測產驗收,經測定該品種正式被專家組認證為“綠色超級稻”。
在嵩明縣小街鎮甸豐村委會的水稻高產云光109種植百畝示范基地,專家組在127畝的水稻中,按照好、中、差不同隨機抽取了3塊水稻進行測產。經過收割、打粒、晾曬等環節,最后測算出平均畝產為931公斤,其中,最好的一塊水稻畝產達到988.7公斤。這已經是雜交粳稻新品種云光109在嵩明縣種植連續兩年畝產超過900公斤。該品種在嵩明縣幾年的試種中,表現出抗旱性及抗病性強、產量高、產量穩定等優點,被農業部專家組正式認證為“綠色超級稻”。
云光109是云南省農科院選育的優質高產雜交水稻新品種,自2008年引入嵩明縣種植以來,現在已經成為嵩明縣水稻的主栽品種,今年占水稻種植的60%以上。
潘興麥家今年也種了1畝多云光109,當天他家的水稻有幸被選中進行測產,看著自己家的好收成,他高興的告訴記者:“今年我家的產量是988公斤,去年是927公斤,云光109我們種了三年是一年比一年還好,一年比一年增產,一年比一年增收,我們比較喜歡種這個品種,這個品種米質比較好、口感比較好,老百姓都喜歡吃。”
據嵩明縣種子站負責人介紹,為了精確測定云光109在嵩明縣的種植潛能,他們幾年間分別選定不同村委會的不同地塊進行示范種植。并指導農戶統一育秧、統一栽插密度、統一配方施肥、統一病蟲害防治等技術。
相關專家表示,在1900米海拔的高原冷涼稻區獲得900多公斤高產,在全國都不多見。“云光109”也是在國內首次實現的“天然配方米”,已經達到了高原低緯度梯田兩系雜交稻制種技術的國際領先水平。它的最大特點就是高產優質、抗病、耐冷,增產潛力大。如果在光照、水分充足的情況下,再加上栽培技術的不斷提高,嵩明縣的云光109畝產有望突破1000公斤。
除了高產以外,“綠色超級稻‘云光109’育秧和移栽都很省工,施肥量也比常規節約20%,平均每畝可以為農戶增收1000多元。同時,經檢測嵩明縣種植的“云光109”,每千克稻米中鈣含量普遍達166毫克,最高達400毫克,而普通大米的鈣含量僅在70至100毫克之間,鐵、鋅含量也比普通大米的含量要高出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