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99视频精品全部 国产,色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网,国产AV熟妇人震精品一品二区,欧美做爰片高潮视频大尺度

VIP標識歡迎光臨種業商務網 | |
商務中心
商務中心
發布信息
發布信息
排名推廣
排名推廣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法規 » 正文

2012年廣西農作物良種補貼項目實施方案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2-08-01  來源:廣西日報  瀏覽次數:436
 

  經自治區人民政府同意,自治區農業廳、財政廳近日印發了《2012年全區農作物良種補貼項目實施方案》,要求各市、縣(市、區)農業局(農委),財政局和自治區農墾局、區直各有關單位結合實際認真組織實施。

  為切實做好2012年我區農作物良種補貼項目實施工作,促進糧食穩定增產和農民持續增收,根據《農業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關于做好2012年中央財政農作物良種補貼項目實施工作的通知》(農辦財〔2012〕73號)精神,結合廣西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穩定面積、提高單產、優化結構、改善品質”為目標,認真組織實施好農作物良種補貼項目,運用政策導向和資金扶持手段,鼓勵農民使用優良品種,加快農作物優良品種和新技術推廣步伐,穩定糧油種植面積,提高農作物特別是糧食作物的產量和品質,促進糧食穩定增產和農民持續增收。

  二、基本原則

  (一)堅持整體推進的原則。2012年,我區對水稻玉米小麥棉花等農作物良種補貼實行全覆蓋,按照實際種植面積全部補貼。

  (二)堅持品種擇優的原則。主導品種的篩選由自治區農業廳負責組織專家研究確定,在符合國家有關扶持政策的前提下,優先選擇生態適應性好、符合生產需要、市場前景較好的品種。禁止選擇未經審定、審定不通過或過期淘汰的品種。

  (三)堅持公開推介的原則。主導品種確定后,各級農業部門要按照自治區農業廳的要求,通過各種渠道公開向社會發布,嚴禁各地擅自進行品種推介活動。

  (四)堅持農民自愿的原則。各地農業部門要在充分尊重農民意愿基礎上,根據品質優先、市場需求和生產需要,積極引導農民選擇使用推介的良種,不得采取強制手段干預農民自愿選種。

  (五)堅持公平、公正、公開原則。在項目實施過程中要始終做到“補貼政策公開、補貼面積公開、補貼標準公開、補貼農戶公開,資金直補到戶、據實進行結算”,確保補貼資金按時足額發放到農戶手中。

  三、主要目標

  2012年,全區水稻良種補貼計劃實施面積3377.6萬畝(其中早稻1555.5萬畝,中稻236萬畝,晚稻1586.1萬畝),補貼金額50664萬元;全區玉米良種補貼計劃實施面積939.5萬畝,補貼金額9395.00萬元;小麥良種補貼計劃實施面積113923畝,補貼金額113.92萬元;棉花良種補貼計劃實施面積20756畝,補貼金額31.13萬元,具體補貼面積以全區各地2012年實際種植面積為準。

  通過實施良種補貼項目,力爭全區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4600萬畝左右,總產量達到1430萬噸,單產水平進一步提高,結構進一步優化,品質進一步改善。

  四、主導品種

  由自治區農業廳組織有關專家研究確定主導品種名單,通過層層印發公告文件、在《廣西日報》及《南方科技報》等各級媒體上刊登、在各種宣傳欄上張貼等方式公開推介。

  水稻主導品種名單:特優582、天優998、中浙優1號、Y兩優1號、特優航1號、淦鑫688、新兩優6號、新兩優6380、豐兩優四號、桂兩優2號、天優3301、天優華占、Y兩優302、淦鑫206、株兩優02、孟兩優838、五優308、豐兩優5號、深優9516、宜香99E-4、中浙優8號、特優5058、特優837、特優9846、里優6602、泰豐優桂99、博優782、博優1652、博III優273、美優998。

  玉米主導品種名單:正大619、迪卡007、太平洋98、迪卡008、南校201、正大999、瑞恒269、桂單589、亞航639、正大818、華珍。

  小麥主導品種名單:楊麥9號、楊麥10號、川麥11號、川麥19號、川麥36號、綿麥32號、綿雜168號、川農16號、灌新一號(地方品種)。

  棉花主導品種名單:川雜棉13號、美國抗蟲棉33b、魯棉15、湘雜棉3號、湘雜棉7號、湘雜棉9號、中棉39、豫棉299、棉農1號。

  花生主導品種名單:桂花17、桂花22、桂花26、桂花30、桂花771、梧油7號、賀油10號、合油77-4、汕油523、汕油162、粵油7號。

  五、各部門職責

  各級農業、財政部門負責所轄行政區域農作物良種補貼項目實施工作的組織管理和監督指導工作。

  農業部門具體負責制定方案、落實項目計劃、優良品種推介、宣傳發動、栽培技術培訓等組織實施工作,會同財政部門做好補貼面積核實、匯總、上報工作。

  財政部門具體負責落實補貼資金撥付、監管工作,協助農業部門做好補貼面積核實、匯總、上報工作。

  各鄉(鎮)人民政府負責組織所轄各村良種補貼面積的登記、申報、公示、審核、匯總、錄入、上報工作,建立健全農戶登記資料檔案。

  各級農業、質監、物價等部門聯合加強種子質量、種子價格監管,防止出現假冒偽劣種子和趁機哄抬種子價格的現象。

  六、補貼范圍和規模

  水稻、玉米、小麥、棉花良種補貼在全區各縣(市、區)實行全覆蓋。

  花生良種補貼在合浦、武鳴、桂平、平南、富川、恭城、西鄉塘、覃塘、岑溪、鐵山港、邕寧、賓陽、興賓、八步、藤縣、青秀、銀海、江南(含經開區)、港南、良慶、北流、扶綏、平樂等23個縣(市、區)實施。

  花生良種繁育選擇5個左右有資質的種子生產經營企業負責組織實施。

  七、補貼對象、標準和方式

  (一)補貼對象

  全區所有使用水稻、玉米、小麥、棉花良種的生產者(含農場和科研院所職工承包種植者)均可享受補貼。

  花生良種補貼對象為項目區內參與良種繁育和使用良種進行生產的農民或企業。

  (二)補貼標準

  每畝補貼標準嚴格執行中央確定的標準,即早稻、中稻(一季稻)、晚稻、棉花15元/畝;玉米、小麥10元/畝。

  花生大田生產每畝補貼10元;花生良種繁育每畝補貼50元。相關縣(市、區)花生良種補貼資金規模及面積與2011年一致。

  (三)補貼方式

  采取現金直接補貼方式。由自治區農業廳組織公開推介水稻、玉米、小麥、棉花、花生良種名單。早稻、中稻、晚稻插秧和中玉米、小麥、棉花、秋花生播種結束后,各鄉(鎮)人民政府分別組織農民申報登記種植面積,以村民小組為單位進行公示,逐級審核、匯總、上報,再由農業、財政兩部門聯合行文,層層批復補貼面積和下達相應的補貼資金,最后通過農民補貼“一折通”將全部補貼資金存入種糧農戶的補貼賬戶。

  八、工作重點和要求

  (一)補貼面積的登記、申報、核實、公示、匯總、上報

  1.歸口登記。按照屬地管理、就地登記的原則,在稻田、玉米地所在地進行登記。

  (1)農戶的登記:按照現行行政區劃,按村民小組、行政村、鄉(鎮、場、所)、縣(市、區)、市,自下而上逐級登記、核實。對存在當地農戶、外來戶承租或土地流轉的,或由他人代耕種糧的,原則上誰種糧誰享受補貼,依據承租合同、轉讓協議(包括口頭協議)計入承租戶或代種人,并注明清楚;沒有協議的,必須經出租戶和承租戶雙方協商、認可。只得登記1次,不得重復登記。

  (2)農場、農業科研院的登記:為方便補貼資金的發放,直屬自治區農墾局的國有農場,由自治區農墾局組織登記、匯總、上報,其余的由稻田、玉米、小麥、棉花地所在地負責登記。

  2.填表造冊:在規定的時間內,由村民小組干部逐戶調查摸底,并組織農戶申報,村民小組干部核實后填寫登記表,一式3份,村民小組、村委會、鄉鎮人民政府各存1份。

  3.核實公示:村委會對各村民小組上報的數據進行復核、分小組張榜公示,公示時間為7天以上,無異議后匯總上報鄉(鎮)人民政府。

  4.審核錄入:鄉(鎮)人民政府負責對各村上報數據進一步核定,然后匯總、錄入,打印紙質文檔連同電子文檔上報縣級主管部門。

  5.逐級核驗匯總上報:各級主管部門要按照“農戶申報、逐組公示,鄉鎮審核,縣復核,市、自治區檢查督促”的工作程序,逐級核驗登記、匯總、上報,所有審核人都要在有關表冊上簽名。

  水稻良種補貼面積分別在早稻、中稻、晚稻插秧結束后,分別組織填報;玉米良種補貼面積在中玉米播種結束后組織填報;小麥、棉花良種補貼面積在播種結束后組織填報;花生良種補貼面積在秋花生播種結束后組織填報。補貼面積經層層審核后,由地級市農業局(農委)、財政局聯合行文上報自治區農業廳、財政廳,上報時間:早稻7月25日前;中稻、玉米9月10日前;晚稻10月1日前;小麥11月2日前;棉花10月20日前;花生9月15日前;花生良種繁育9月30日前。

  2012年11月20日前,自治區農業廳會同自治區財政廳,將各縣上報的補貼面積和品種匯總審核后上報農業部、財政部。

  (二)及時發放補貼資金

  1.預撥資金。補貼資金實行預先撥付、年終據實結算的方式。自治區財政廳收到中央財政預撥補貼資金后,依據上年各地的實際種植面積,及時將中央預撥補貼資金撥付各地。

  2.逐級發放。自治區農業廳、財政廳根據各地的申請,及時批復補貼面積,并將補貼資金下達到各市、縣財政局,再由縣級財政部門撥付到鄉鎮財政所,鄉鎮財政所依據上級農業、財政部門的批復文件和補貼清冊通過農民補貼“一折通”將補貼資金存入種糧農戶的補貼賬戶,農戶憑有效證件到金融部門領取補貼款。

  3.據實結算。當自治區財政廳收到中央財政年終補撥的補貼資金后,根據各地實際面積進行結算,如果出現結余資金,將結轉下年使用。

  (三)建立農戶良種補貼明細檔案

  由自治區農業廳、財政廳統一制定格式造冊登記,由村委會逐戶核實、填寫,經審核合格后在鄉(鎮)人民政府建立紙質和電子檔案,縣級農業部門也要備份保存電子檔案。在補貼過程中形成的所有登記表、補貼資金發放清冊等原始憑證都要立卷歸檔保存。

  (四)加強補貼資金的使用管理

  中央下達的補貼經費和地方配套的工作經費,要嚴格按照中央和自治區的要求執行,縣、鄉設立良種補貼資金專賬,實行專賬管理,嚴格做到專款專用。補貼資金執行“一折通”統一發放和實名制管理,嚴禁截留挪用和代扣收費。各級審計、監察部門參與補貼項目實施的監督工作。

  (五)嚴格選擇花生良種補貼繁種企業

  由自治區農業廳、財政廳按照公開、公平、公正和誠實信用的原則,組織專家評選若干(3-5)家企業承擔花生繁種任務。評選前1周,公開發布公告,由繁種企業自愿報名參評,由專家擇優評選出繁種企業,同時確定繁育品種名單和繁種任務,在媒體公示無異議后,由自治區農業廳與繁種單位簽訂繁種合同。

  九、保障措施

  (一)強化協調配合。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從執政為民和確保糧食安全的戰略高度,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要高度重視農作物良種補貼項目實施工作,切實把實施補貼項目作為穩定糧食生產、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舉措來抓,加強領導、明確分工、落實責任、密切配合,形成強大合力,推動項目順利實施。各級財政、農業等部門要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為良種補貼項目搞好服務。

  (二)強化項目公示。實行良種補貼村級公示制,公示內容要包括農戶良種補貼面積、補貼標準、補貼金額等,公示時間不少于7天。各級財政、農業部門要設立良種補貼監督電話,并在當地媒體予以公布,接受群眾監督。

  (三)強化資金管理。嚴禁任何地方、單位和個人虛報良種補貼面積,套取補貼資金,以及截留、滯留、擠占、挪用補貼資金。

  (四)強化監督檢查。各級農業、財政部門要對項目實施情況進行不定期抽查,通過實地走訪基層干部和農戶,認真了解項目區面積落實、種子質量和價格、補貼資金發放等有關情況,及時糾正項目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確保良種補貼政策不走樣、農民實惠不減少。

  (五)強化種子市場監管。各級農業部門要會同工商、質檢、公安等部門,加強農作物種子市場監管,堅決打擊坑農、害農等違法行為,做好良種市場供應,防止假冒偽劣種子進入生產領域,切實保障種子供應市場渠道暢通、規范有序。

  (六)強化政策宣傳。各地要通過電視、報紙等多種媒體向廣大農民群眾、基層干部宣傳良種補貼政策,提高農民群眾對農作物良種補貼的認識,充分調動農民使用優良品種、發展糧食生產的積極性,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版權隱私 | 使用協議 | 聯系方式 | 廣告服務 友情鏈接 | 申請鏈接 | 網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