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黃時節,在蘭考縣城西郊的麥田(微博)里,總會有一位皮膚黝黑、精神矍鑠的老年人,一會端詳小麥長勢,一會認真察看飽滿麥穗……他就是當今享譽海內外的超級小麥育種家沈天民。像這樣的情景,在他的人生軌跡中,已經反復上演了45個春秋。
沈天民66歲,是地地道道的農民,童年時代經歷過災荒之年,忍饑挨餓中對抗著沒有盡頭的黑夜和嚴冬的記憶,在他腦中揮之不去。“一定要讓鄉親們吃飽肚子!”從上世紀60年代,沈天民上完中學后就開始致力于小麥育種研究。數九寒天,他踏著積雪察看、記載苗情,雙手凍得通紅;炎炎夏日,他頂著烈日在麥田里一蹲就是大半天,脊背曬脫了皮……無論冬夏,他都堅持對幾十萬棵單株進行觀察記載,分析每個組合的雜交優勢。
在育種過程中,沈天民在國內率先提出“超級小麥”的概念,并先后成功培育出豫麥20號、豫麥66號、蘭考矮早八等30余個小麥品種,其中國審豫麥66和蘭考矮早八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在大面積推廣種植中,沈天民培育的小麥品種單產創下了769.1公斤的奇跡,超過了農業部提出的超級小麥育種目標——到2010年實現畝產600公斤,2015年實現畝產700公斤,2020年實現畝產800公斤。
靠著累累碩果,沈天民從蘭考縣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泥腿子”成為超級小麥育種界的世界權威。作為農業大縣的蘭考,居然召開了三屆世界超級小麥育種的國際會議。
數十年來,沈天民相繼承擔了國家“863”計劃、星火計劃、糧食豐產科技工程、河南省重大科技攻關項目30多項,同30多個國家建立了國際合作關系,他所創立的河南天民種業有限公司,被國家外專局命名為全國唯一超級小麥育種示范推廣基地。為使科研成果早日轉化為生產力,沈天民在黃淮南部麥區開展了“十、百、千、萬方種子科技示范工程”,在全國累計推廣5000多萬畝,增產小麥44億公斤,新增社會效益50億元。
近年來,沈天民領導的河南天民種業有限公司黨支部先后被評為全省先進基層黨組織、蘭考縣五好黨支部,沈天民個人也被評為全省優秀共產黨員、“創先爭優”黨員之星。面對成績和榮譽,他并沒有止步。“到2020年,我要把小麥單產提高到1000公斤,實現真正的噸糧田,確保中國糧倉豐厚殷實。”沈天民說。
(文章來源:河南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