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飛天”種子種植前
昨日下午3時許,泉(quan)州臺(tai)商投資區內泉(quan)州市農科所實驗基地(di),泉(quan)州首批“飛天(tian)種子(zi)”——8顆“飛天(tian)”閩架豆(dou)(dou)與作為對照樣本的28顆普通(tong)豆(dou)(dou),分別實現播種。
□早報(bao)記者(zhe) 陳梅燕/文 潘登(deng)/圖(tu)
揭秘
閩架豆真身藤本豆
原本主要用于榨油
接過華大生物工程與技術系副教授劉建福博士遞過的豆子,泉州市農科所負責大豆科(ke)研的呂(lv)美琴(qin)向(xiang)記者(zhe)解釋(shi)說:“沒到太空走(zou)一遭的這些種子,就是(shi)我們(men)所說的藤本豆。”
原來,所謂的閩架豆,是航天育種公司對此(ci)批“飛天”豆子的(de)一(yi)種命名,進入(ru)太空,它們的(de)基因可能發生變異,其“真身”實是藤本豆。
據悉(xi),藤(teng)本豆多在(zai)永春等地種植,主要用于榨(zha)油。
實驗
“飛天”種子第一代
大棚內特制土壤栽培
泉(quan)州市農科所實驗基(ji)地內一片綠(lv)意(yi),“飛天”閩架豆(dou)就在基(ji)地的大棚內播種育苗。
呂美琴說:“大(da)棚環境(jing)更適宜(yi)豆(dou)子育苗,受大(da)環境(jing)天氣影響較小。”
記者看到,工作人員老李先在營養杯內裝六七成的特制土壤。該土壤由平常的土加上泥炭土、細木屑及植物莖稈等混合而成,含較多有機物質,松軟,保水保肥效果較好,有利于種子破土。據介紹,這些土壤平日里主要用于栽培香草等珍稀植物。

為新栽的閩架豆和藤本豆澆水
36個營(ying)(ying)養(yang)杯裝上土(tu)(tu)壤(rang)后(hou),呂(lv)美琴用指尖在營(ying)(ying)養(yang)杯的(de)土(tu)(tu)壤(rang)上,壓一(yi)個3cm深的(de)小洞(dong),將(jiang)一(yi)顆豆(dou)子放入(ru),然后(hou)“回填”土(tu)(tu)壤(rang),老(lao)李(li)再適(shi)當(dang)撒一(yi)層土(tu)(tu),澆(jiao)水。五(wu)六分鐘后(hou),8顆“飛(fei)天(tian)(tian)”閩架豆(dou)和(he)28顆普通藤本豆(dou)就播種完成。裝有“飛(fei)天(tian)(tian)”閩架豆(dou)的(de)營(ying)(ying)養(yang)杯標簽上寫著“航01”“航02”……“航08”的(de)標志,藤本豆(dou)則以(yi)“CK”的(de)標簽區(qu)別,以(yi)作為對照(zhao)的(de)樣本。
科研
密切關注植株生長
預計三個月后結果
上過太(tai)空的(de)閩架豆,顯(xian)得尤(you)為珍貴(gui),那(nei)么,在種植中,也(ye)會有特殊的(de)照(zhao)顧嗎?
“其實(shi),與農(nong)戶的(de)一般播種沒什么(me)區別,除(chu)了(le)基地的(de)大棚環(huan)境及使用營養杯育苗。”呂(lv)美琴告訴記者,此次閩架豆(dou)種植,遵(zun)循的(de)是藤本豆(dou)原本的(de)栽培方式。照料中,關鍵是保持土壤(rang)濕(shi)度(du)及適當(dang)追肥(fei),土壤(rang)不(bu)可太干也(ye)不(bu)可太濕(shi)。
工作人員(yuan)會密切關注植(zhi)株的(de)生長情況,包括(kuo)開花結果提早(zao)或推遲等物(wu)候期(qi)情況,和產量、品質的(de)檢測。通過對植(zhi)株進行比照(zhao),觀(guan)察閩架(jia)豆是否表現出一些變異性狀(zhuang)。
據(ju)介紹,豆子(zi)的播種和育(yu)苗,在(zai)大棚環境(jing)中。按照一般藤本豆的生(sheng)長規律(lv),3天左右(you)發芽,約10天后,會出現第一片(pian)真葉,屆時(shi),即可(ke)移栽到外面的大田,需要搭架,每株分別種植,株距(ju)約2m。到35-50天,開花;約3個月后,即可(ke)結果。
“飛天”閩架豆的生長情況如何,則有待進一步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