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河南頻道2月21日訊 大河網-河南日報報道:黃淮海地區,是世界獨一無二的夏玉米集中產區,常年種植面積超過1.5億畝,產量占我國玉米總產的35%。“浚單20”,是黃淮海區中種植面積第一的夏玉米品種。
2月17日,記者采訪了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獲獎項目——“玉米單交種浚單20選育及配套技術研究與應用”的第一完成人、著名玉米育種專家程相文。
“在黃淮海地區,夏玉米生長季節多發高溫、干旱、陰雨寡照等災害性天氣,病蟲害發生頻繁,這些都嚴重制約了玉米生產。”程相文告訴記者,選育和推廣高產抗逆優良品種是解決上述問題最有效的途徑,“浚單20”由此而生。
“浚單20”有著許多品種無法比擬的優點:株型緊湊、株高穗位適中、籽粒產量高、結實性好、后期灌漿快、耐高溫干旱及陰雨寡照、綜合抗性好。它的育成,實現了我國玉米核心種質改良的重大突破。
為了選育出“浚單20”,程相文及其研究團隊花去了長達19年的時光。
育種是個極其繁復的過程。19年看似漫長,對程相文及其團隊來說,卻是一場一刻也不能松懈的馬拉松。
據程相文介紹,“選親本”最難。要先搜集玉米材料,分析其優缺點,然后分別經過3年6代自交,形成各自穩定的父本、母本自交系。要為“浚單20”找到優秀的“父親”和“母親”,即使在不走彎路的情況下,也需要6年時間。
這還不算完,選出的最優玉米品種還需要擴大面積,重復種植3次,以考驗其適應性。得到肯定后,再去參加國家預試、區域試驗等,經過多次試驗考核最終勝出后,才能作為新的玉米品種進行推廣。
1991年起,“浚單20”開始了雜交組配。程相文帶領團隊成員跑遍了大半個中國搜集玉米材料,忍受著水土不服、蚊叮蟲咬、遠離親人等常人難以想象的痛苦,在海南省三亞市玉米繁育基地進行了幾百次試驗,對玉米品種進行了幾千次配對組合。
2010年,“浚單20”項目在北京通過了省級科技成果鑒定,成果鑒定意見書上寫著:“創造了我國夏玉米百畝連片平均畝產1018.6公斤、萬畝連片平均畝產858公斤的高產紀錄;成為我國種植面積第二大玉米品種;成果整體達國際先進水平。”
截至2010年底,該品種累計推廣1.1億多畝,增加社會經濟效益88.25億元,為國家糧食增收作出了巨大貢獻。
程相文并不滿足:“浚單20雖然優秀,但還算不上完美,我們會繼續潛心努力,培育新的玉米品種,幫助更多的農民增收獲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