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景
如今GM農業的前景似乎很難預測。它的成長速度不可否認——ISAAA的數據顯示全球種植GM作物的面積在2004年增長了20%, 并且沒有減慢的跡象。但是大多數的這種增長只限于少數幾個國家及少數幾個品種。作為巨大的產業消費市場主體, 由于受到市場的不確定性和環保組織的指責, 新的第二代GM作物入市的步伐停滯不前。
讓我們來看看金色大米的情形。金色大米是由Syngenta和一個非盈利研究組織領導開發的以造福人類為初衷的產品。金色大米可促進每日維生素A的攝入;根據美國兒童基金會的數據, 每年近200萬人由于維生素A缺乏而導致失明和死亡。然而, 金色大米同樣受到來自綠色和平組織的反對, 他們認為其健康效應沒有得到重視, 金色大米與野生品種一起種植會污染野生品種, 并且認為所有的這些努力只是為獲得發展中國家接受GM作物的一個策略。德國Freiburg大學金色大米項目管理人員Jorge Mayer在2005年4月2日出版的《新科學家》(New Scientist)雜志上反擊說, 綠色和平組織成員普遍反對金色大米, 這阻礙了相關的研究以解答他們所提出的問題。“他們的做法是不合邏輯的”他說道。
那么什么才是正確的答案?很難有結論性的答案。生物技術公司認為GM技術可以幫助應對世界性的糧食不足, 但是如何在發展中國家保護知識產權?盡管再三重復這個問題, 但本文并不能提供一個清晰的答案。農民保存GM作物的種子來種植GM作物, 但沒有支付技術產權。GM作物公司已經開始起訴農民。Horner說, 在美國, Monsanto有100多起這樣的訴訟正在進行。是否發展中國家的農民也必須年復一年為GM種子付費?傳統農業往往是依靠留存種子來繼續種植, 這對傳統農業將會產生什么影響?
雖然這些問題仍沒有解決, 但研究顯示GM技術可以產生重大的利益。Rutgers大學農業、食品和資源經濟學教授Carl Pray最近根據他的研究, 得出的結論認為中國Bt大米的種植減少了一半化學殺蟲劑的使用。他的研究報告也指出, 作物產量的增長和化學殺蟲劑使用量的減少也為農民節約了開支。他的研究結果發表在2005年4月29日出版的《科學》(science)雜志上。“我確信這種作物對中國的發展有積極的作用”Pray說。
一些種植GM的農民也有同感。如果GM農業如同現在所談到的, 未來最好的假設——也是最可能的結果——就是形成GM作物和非GM作物截然分成兩條供應鏈。同時, 圍繞這個最熱門的環境問題的爭論也將會繼續。
版權/出版準許
由于EHP是美國聯邦政府的出版物,故不擁有其出版物的版權。
發表在EHP的研究論文可以免費轉載,但在新聞欄目文章中的圖片或圖表的版權可能是由公司或個人擁有,在未經得EHP編輯以及版權擁有者的同意之前,不能使用。
如要引用和轉載EHP的任何文章,請完整注明出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