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寧波網訊 昨日從省農業吉尼斯辦公室傳來喜訊:經省農業廳最終確認,我市鄞州區洞橋鎮百梁橋村種糧大戶許躍進種植的單季稻攻關田畝產量943.1公斤、百畝示范方平均畝產912.7公斤、連作晚稻攻關田畝產693.3公斤,摘得浙江省晚稻單產的三項桂冠,并首次突破畝產900公斤的超高產水平。這與袁隆平超級稻926.6公斤的畝產量旗鼓相當。而我市寧海越溪鄉種糧大戶應可省的百畝示范方平均畝產910.4公斤,居全省第二。據悉,自2008年全省開展農業吉尼斯高產攻關以來,我市晚稻單季產量已連續四年保持全省最高紀錄。
高產示范方種的都是“甬優”系列品種。這些品種由市農科院和市種子公司聯合育成,目前已在省內外大面積推廣。從近3年浙江農業吉尼斯糧食挑戰賽的成績來看,“甬優”系列品種畝產年年上新臺階。百畝示范方畝產2009年為738.1公斤,2010年提高到842.1公斤。攻關田畝產去年為858.5公斤,今年產量又增加近一成。
“在溫光資源不占優勢的前提下,晚稻連創高產紀錄,實屬不易。”市農技推廣總站站長、推廣研究員張松柏說,“這歸功于我市糧食‘雙千’工程的實施。”
“雙千”工程指每年每畝田生產糧食1000公斤,取得經濟效益1000元。2009年,我市在全省創造性地啟動糧食功能區建設,建造溝、渠、路,進一步完善農田基礎設施,特別是通過新建高質量的排水溝,減輕農田水害,以工程措施解決了農業技術的“瓶頸”問題,使農田質量得以大幅度提升。到今年底,第一輪80萬畝糧食功能區建設任務順利完成,第二輪糧食生產功能區標準化建設也將全面啟動。
同時,針對糧食生產中的疑難問題,我市建立了“首席專家+科研團隊+基地+大戶”的科技攻關團隊,近三年來每年投入200萬元,分16個子課題進行科技攻關,取得了多項階段性重要成果,解決了影響糧食高產、穩產和生產效率的關鍵技術。此外,通過對市級重點種糧大戶輪流培訓,形成了一支懂技術、會管理、善經營的新型農民隊伍,一些“專家型”大戶種植的晚稻普遍奪得高產,且遠遠高于普通農戶。
據市農技推廣總站統計,今年我市達到“雙千”的面積為7.77萬畝,比去年的1.38萬畝增長5.6倍。
短評
晚稻單季產量連續四年保持全省最高紀錄,今年更是首次突破900公斤,與“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超級稻畝產量不相上下,這是我市農業生產一項了不起的成就,也能直接讓農戶受益,可喜可賀!
寧波是個人多地少、資源短缺的地方,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資源短缺的矛盾更加突出。要滿足日益增長的生產生活需要,除了必要的外部引進外,包括農業在內的各項生產還必須不斷提高“畝產”,走優質高效之路。我市農民摘得全省晚稻單產的三項桂冠,既得益于我市多年來對高效現代農業的大力投入,更得益于農業科技進步和田間管理水平以及農民素質的全面提升。
這也啟示我們,不管農業,還是工業、服務業,在生產“面積”既定的前提下,只有不斷優化生產方式,并緊密依靠科技創新和從業者素質的提高,才能讓“畝產”步步高升。
7000多年前,我們的先民就在河姆渡開始了大規模的稻作生產,對世界水稻栽培和糧食生產作出了重大貢獻。今日我市水稻的超高產,相信也將造福更多的人。
寧波日報記者孫吉晶 通訊員康莊嚴 陳少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