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幾年的努力,津南區雙港農科站宏成芹菜研究所選育出航育一號、航育二號和太空實芹三個有價值的芹菜品系,航天育種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運用傳統的方法選育芹菜新品種大概要花八到十年的時間,而采取航天育種的方法能大大縮短芹菜的育種時間。雙港農科站技術顧問張繼波告訴記者:“我們采取航天育種的方法選育新品種。航天育種就是通過衛星把這個種子帶到空中去,利用太空當中高真空、強烈的輻射,種子當中的基因就改變了。抗病基因也好,生長速度基因也好,這些基因要改變。種子基因改變了,下地以后再種。需要抗病的選抗病的,需要長得快的選長得快的。這樣三到五年就可以選育出來你所需要的品種。”
別看種子飛上了天,但其實整個航天育種過程最繁重和最重要的工作是在地面上完成的。雙港農科站站長邵艷民說:“航天育種當時上去了兩次,射上太空之后,回收完之后,我們都要種到棚里,達到幾十萬株或上百萬株,從其中選育出具有變異性的。但是變異了的,可能有好有壞,從其中選育出比較好的,完了之后經過擴大繁種、穩定性試驗,一直到現在基本上算比較穩定了。”
目前,經由航天育種方法選育的航育一號、航育二號和太空實芹三個品種的芹菜已經推廣到了市場。未來,雙港農科站還將建立一個芹菜種源基地,積極選育新的芹菜品種,全面提升芹菜種業的產業化水平。
(天津區縣聯盟廣播津南臺記者 張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