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11日 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
⊙本報記者 劉文元
自10月下旬中儲糧入市收儲東北大豆至今,東北大豆現貨市場收購價格明顯上漲,哈爾濱地區的現貨價格已經上漲了超過0.1元/斤,價格與中央收儲價格持平甚至高于中央收儲價格。在11月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繼續增加農民收入以進一步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后,東北農民對國家進一步出臺惠農政策預期強烈。
一些市場專家認為,國家只有進一步擴大收儲規模,同時建立國有企業的商業流轉庫存,并提高進口大豆關稅以縮小國產豆和進口豆價差,東北惠農政策才能取得真正效果。
目前國家150萬噸中央儲備大豆收儲工作已經開始了近兩周,其中吉林收儲工作已經基本結束。根據計劃,國家按照1.85元/斤(國標三等,相臨等級之間的差價為0.02元/斤)的收儲價格收儲大豆,具體分配為:黑龍江100萬噸、遼寧6萬噸、吉林21萬噸、內蒙古23萬噸。這是多年來國家首次收儲建立大豆中央儲備。國家確定1.85元的收儲價格明顯高于收儲開始前的市場收購價格,收儲前,黑龍江從開秤時的1.8元/斤跌到了1.65元/斤;收儲從10月底開始后,由于收儲價格明顯高于當時的市場價格,農民收儲較為積極,目前收儲進展順利。
受今年化肥、柴油和人工費等大幅上漲影響,今年東北大豆的種植成本大幅上漲,有統計數據顯示不考慮租地成本,今年東北大豆的種植成本在3600元/噸左右。按照這個成本,即使3700元/噸的中央收儲價格,東北豆農今年利潤也極其微薄,農民惜售心理強烈。而現貨市場收購企業對大豆價格未來走勢不清,也不敢輕易入市收購。農民和收購企業的博弈,導致東北大豆現貨收購市場極其清淡。
農民惜售,東北油脂加工企業原料匱乏,被迫提高收購價格,昨天黑龍江部分油廠的收購價格已經達到了1.86元/斤。近期東北部分油廠開工嚴重不足,大豆油(6796,278.00,4.27%,吧)供應緊張,部分企業進入山東等沿海地區采購豆油銷往東北。同時,也出現了山東等沿海港口的進口大豆,逆向流入東北的現象,因為目前進口大豆十分便宜,扣除運輸等費用,銷往東北比在沿海榨油利潤更高。
北京東方艾格農業咨詢公司總經理黃德鈞表示,今年中國大豆總產量比去年增長了37.5%,國家收儲150萬噸,雖然部分減少了東北大豆的供應,但是如果考慮到150萬噸的供應減少量,僅占中國4500萬噸大豆需求量的3%,顯得微不足道,如果國家不提高進口大豆關稅,縮小國產豆和進口豆價差,中央收儲的效果將大打折扣。
他表示,目前國內對于進口大豆采取低關稅、無配額、敞開進口的政策,如果切實保護東北農民利益,提高農民收入,必須進一步提高進口大豆關稅,使進口大豆價格與國產大豆持平或者高于國產大豆。目前進口大豆港口完稅價格僅不到3200元,遠低于黑龍江大豆3700元/噸的現貨價格,這不利于東北大豆價格上漲。
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