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賒銷又壓了好幾十萬,累死累活賺的那點錢還不夠銀行的利息!”“電商、大零售把價格打得稀爛,做農資越來越不賺錢,真不想干了!”“村里現在種地的都是五六十歲的老頭老太太,估計再過十來年,就沒人種地了!”
這是筆者入行近6年來,在市場一線聽過最多的,農資人的三句“靈魂吐槽”。盡管他們說的都是事實,但我總想反問他們一句:
“在你開始抱怨之前,能不能先靜下心來,問自己三個問題?”
今天,筆者就把這“成哥三問”、以及思考的過程和答案,一次性寫給你。如果你剛好也在考慮“要不要關門”,請先把文章讀完,再決定要不要拉下卷閘門。
第一問:未來農資生意會消失嗎?
1. 先拆解問題:“消失的到底是農業,還是你的農業?”
很多人把“農村空心化”直接等同于“農業消失”,這是典型的概念偷換。聯合國最新《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指出:到2050年全球人口將接近100億,谷物總產量需再提高50%。中國用全球9%的耕地養活了近18%的人口,這個基本盤短期內不會動搖。
換句話說,未來真正會消失的,是“小、散、弱、低”的傳統農業,以及服務這種農業的“小、散、弱、低”的農資舊業態。如果你不能與時俱進,當然會被市場淘汰。
2. 國家層面:農資是“新時代引擎”的火花塞
首先,糧食安全升格為“國之大者”。領導人反復強調:“只有把牢糧食安全主動權,才能把穩強國復興主動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是一個永恒課題,任何時候這根弦都不能松”。因此,農業一定是未來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和引擎。
其次,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必將給農資行業發展帶來巨大的增長機會。
3. 經濟層面:農業是價值洼地,更是資本洼地
價值洼地:同樣100萬元本金,在縣城做快消,毛利率8%–12%;做飼料、化肥批發,毛利率5%–8%;但做功能性肥料、特種藥肥、生物刺激素,毛利率能做到20%–40%。
估值洼地:2025年A股種業公司平均PE 48倍,遠高于白酒的28倍。作為資本風向標,越來越多的投資機構和知名企業開始布局農業產業鏈。如果農業沒有未來,想必資本不會貿然進入。
問題:未來農資生意會消失嗎?答案:農資肯定不會消失,它只是換了一副面孔。不過在換臉的過程中,有的人被嚇退,有的人被重塑。
第二問:做農資真不賺錢嗎?
1. 先算大賬——行業平均利潤到底在什么水平?
有數據統計,全國農資零售環節的綜合毛利率在20%以上,其中特肥產品的毛利率在20%–40%之間,一些生物農藥或專業農藥的毛利率高達50%甚至更多。
2. 再算小賬——你為什么不賺錢?
先來看一下不賺錢農資零售商的現狀:
產品結構“老三樣”:尿素、二銨、普通復合肥,占庫存80%,卻只占利潤20%;資金被賒銷拖死:平均賬期9個月,年化利息吃掉11%凈利;庫存周轉不足2次/年,而行業標桿至少能做到5次。
總結一句話:不是農資生意不賺錢,是你用2000年代的打法,打2020年代的仗。
問題:做農資真不賺錢嗎?答案:不是行業的利潤低,是你的運營效率低。低效率的賬,別算到行業頭上。
第三問:做農資,你真的努力了嗎?
1. 努力≠勤勞,而是“有效努力”
很多農資老板早上5點起床,晚上11點回家,一年360天泡在田間地頭,可成績仍平平。為什么?因為他們只是在體力上“重復勞作”,沒有在大腦里“認知迭代”。
再問自己三個問題:
(1)在過去一年,你系統地學過一門專業課程嗎?如土壤學、植物生理學、植物營養學、無人機操作、短視頻運營……
(2)你的手機相冊里,除了吃喝玩樂,有沒有一些病蟲草害的高清圖片?
(3)你是否認真計算過“每噸肥料的獲客成本”?
顯而易見,很多人的努力是看著努力,是低維度的努力,是沒有價值的努力。
2. 真正的努的是學習和認知的提升
未來農資零售的競爭一定不是產品和服務的競爭,而是技術和方案的競爭。只有你掌握了更專業的技術,更系統的方案,能夠幫助種植大戶真正解決種植難題,成為他們信得過的老師,被他們需要和依賴,你的農資生意才能越做越大。
所以,你要未雨綢繆,早做準備,實現個人認知和技能的升級,如新技術的儲備,新工具的使用,規模化種植,大農戶談判技巧……
問題:做農資,你真的努力了嗎?答案:不是你不努力,而是努力的方式還停留在“原始時代”,如果你的勤奮不能通過工具放大,那就只能感動自己。
最后,筆者送給所有認為農資生意難做的農資人三句話:
1. 農資行業不會消失,消失的是落后的經營者。
2. 農資的利潤并不低,低的是你個人的經營能力。
3. 你不是不努力,而是努力之前忘了升級認知和工具。
所以,下次再想抱怨“農資難做”時,請先盯著這三行字,問自己三遍。如果答案依舊是否定的,那就趁早關門——這個決定不是逃避,而是給更想贏的人讓路。但如果有一絲絲猶豫,恭喜你,轉型的大門才剛剛打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