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起農資店的難處,十個老板里有九個會嘆“賒銷”的苦。
現在刷短視頻、看行業文章,到處都是博主說“搞農技服務就能破賒銷”“選好產品就能讓農戶現金買”,聽著挺有道理,可真到店里試試就知道——請來農技員坐店,農戶該賒還是賒;進了最好的肥料,照樣有人說“秋收賣了糧就給你結”。不是咱農資人執行力差,是這些招兒,壓根沒摸到賒銷的根兒。
你看快消行業,20年前小超市也常跟批發商賒貨,可現在呢?超市收的都是現錢,給上游結賬也爽快。為啥咱農資就不行?其實不是咱沒本事學,是咱做的生意跟快消壓根不是一回事。
就說河南周口的王老板,開了十年農資店,村里誰來買東西他都熟。前陣子鄰村老李來拉化肥,說“今年玉米還沒種,手里沒現錢,收了糧立馬給你”,王老板能說不嗎?都是鄉里鄉親,這次拒了,老李以后不光不來,村里其他人也會說“這人不近人情”。再說,老李種了50畝地,一季種子、化肥、農藥投下來得5萬多,他不是不想給現錢,是真拿不出來——糧食沒賣,錢就沒著落,不賒咋種地?
更難的是,農戶賒了咱的,咱就得賒上游的。山東濰坊的劉總就吐槽:“鎮上8家農資店,7家都來跟我賒貨,說‘農戶沒給錢,我也沒錢給你’。我要是不賒,他們轉頭就找別家,我手里的貨就砸手里了。”這么一來,“農戶賒農資店→農資店賒代理商”,一圈賒下來,誰都被綁得死死的。
可快消店就沒這事兒。你去便利店買瓶洗衣液、一袋零食,幾塊幾十塊的,誰會賒賬?超市天天收現錢,月底給飲料代理商結賬時,手里有錢自然不拖。這種“消費者付現→超市付現給上游”的順茬,咱農資店啥時候能遇上?
有人說“那咱也學快消,不賒了行不行?”可真這么干,客戶立馬就跑了——別家愿意賒,咱不賒,農戶憑啥選咱?現在行業里說的“破賒銷”辦法,要么是讓咱提升服務,要么是讓咱選好產品,可這些都解決不了農戶“沒錢付”的問題,也繞不開“人情”這道坎。
其實不是賒銷完全沒的改,只是得找對路。比如有些地方搞“農資消費貸”,農戶能低息貸款買農資,不用再跟咱賒;還有的地方弄合作社,合作社幫農戶墊一部分錢,再跟咱結算。可這些事兒,不是咱一家店能辦成的,得靠政策、靠金融機構一起幫襯。
快消品從賒銷到不賒,用了近20年。咱農資要走出這個困局,估計也得慢慢來。
但咱得先想明白:賒銷不是咱經營得不好,是咱這行的“人情”和“農戶成本”繞不開。別再盯著那些“一招破賒銷”的虛招兒,也別覺得是自己沒本事——要是暫時沒轍,不如先給賒賬的客戶記個“簡單檔案”:記清他種多少畝地、大概啥時候賣糧,到了時間提前發句“聽說今年糧食價不錯,豐收了記得結下賬哈”,比冷不丁催款更管用,還不得罪人。
說到底,咱農資人誰愿意天天扛著賒銷的壓力?只是眼下,先把能做的小事做好,慢慢等環境變、辦法來,總比瞎著急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