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癥狀 染病煙株頂葉停止生長,側芽叢生,植株上部產生許多硬而小的細枝,新生葉小,主葉脈短硬而皺縮,葉色暗淡。感病的植株矮化嚴重,葉片小、皺縮,后期花尊、花瓣變綠呈小葉狀,不能正常開花結實。發病晚的植株,僅上部葉片表現明顯癥狀。 | |
|
|
病原 由煙草叢枝病類菌原體所致,屬類菌原體,簡稱MLO。菌體質粒多形,單細胞,大小50一960nm,外包一層單位膜,細胞質內有核區,并有核糖體顆粒存在。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叢枝病類菌原體據報道可侵染24科65種植物,能在多種野生寄主如田旋花等上越冬。除主要以大青葉蟬、煙草葉蟬等多種葉蟬傳播外,還可通過嫁接、菟絲子等途徑傳播。葉蟬一旦獲毒便終生傳病,甚至可經卵傳播。帶毒葉蟬吸食煙 |
|
草,將類菌原體傳入植株葉脈韌皮部,病原在韌皮部繁殖,經篩管上管孔擴散。接種后由于溫度、寄主及株系等原因經9天至一個月表現癥狀。凡越冬葉蟬蟲量大,染病野生寄主多,有促使葉蟬遷移為害的氣候環境,大面積種植感病品種且煙草植株處于感病階段,則煙草叢枝病大發生。幼嫩植株較老化植株易感病。溫度低于25℃,病害潛育期延長。冷涼條件發展慢,為害輕。 防治方法 (1)適當調節播期、移栽期,使煙草幼嫩感病期避開葉蟬遷飛高峰期。(2)煙苗移植前鏟除煙田及周圍的雜草,煙田附近不宜種植馬鈴薯、番茄等茄科植物。(3)栽煙前和移栽后,噴灑殺蟲劑,防治煙草及周圍雜草上的葉蟬,控制其傳毒。 | |






和叢枝病病株.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