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癥狀 我國大部分煙區均有分布。苗期、成株期均可發病,主要為害葉片和莖部。葉片染病 病斑為不規則圓形或近圓形,中心部灰色至褐色,邊緣隆起,病健交界處明顯,大小2.5cm或更大,病斑表面具同心輪紋,中部常生多個褐色至暗褐色小點,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中脈及葉耳處多生褐色長形斑,比赤星病的病斑大,病葉多從中脈病斑處折斷,別于赤星病。莖部染病 產生類似葉上的癥狀。 | |
|
|
病原 Ascochyta gossypii Syd.稱棉殼二孢菌,屬半知菌亞門真菌。分生孢子器球形至近球形,暗色,初埋生在寄主表皮下,后突破表皮外露,大小50-90μm。分生孢子器中產生分生孢子,長橢圓形至卵形,無色,大小8-10×3-4(μm),雙細胞。病菌生長適溫22-26℃,最高30℃。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病菌以分生孢子器或菌絲在病株殘體上越冬,煙種子也可帶菌,成為翌年的初侵染源。主要靠雨水濺射傳播蔓延。田間氣溫適宜,濕度大利其發生和流行。 |
|
防治方法 (1)合理輪作。(2)適時早栽,及早摘掉腳葉,發現病葉馬上摘除,以減少菌源。(3)前作收獲后及時耕翻土地,深埋病殘體。(4)合理密植,改善通風透光條件,雨后及時排水,防止濕氣滯留。(5)發病初期及時噴灑1:1:160倍式波爾多液或12%綠乳銅乳油600倍液、50%琥膠肥酸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47%加瑞農可濕性粉劑800倍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