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癥狀 又稱細菌斑點病。主要為害葉片、葉柄和苔莖。葉片染病 初生黃褐色水漬狀小斑點,逐漸擴展成圓形或不規則形條狀病斑,中間淺黃褐色,邊緣深褐色或黑褐色。病斑形狀因所在部位不同而各異。病斑擴展至葉脈時,葉脈變為黑色,病斑沿葉脈繼續擴展蔓延,呈條狀斑。病斑在葉緣則呈波狀。葉柄染病 生黑褐色條斑,濕度大時呈水漬狀腐爛。苔莖染病產生黑褐色條狀斑,嚴重的莖彎曲。 | |
|
|
病原 Pseudomonas syringae pv. aptata (Brown et al.) Young et al. 稱丁香假單胞菌甜菜致病變種。異名P.aptata (Brown et Jamieson) Stevens。菌體桿狀,大小1.2-3.2×0.6-1.3(μm),無芽孢,無莢膜,極生1-3根鞭毛。革蘭氏染色陰性。好氣性。在肉汁胨瓊脂平面上菌落白色,圓形,表面光滑,有光澤,邊緣整齊。生長適溫27-28℃,最高34-35℃,最低-1℃,致死溫度47.5-48℃。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病菌附著在種球或被害枯葉上越冬,借風或雨水傳播。從甜菜葉片傷口處侵入葉組織內。 |
|
東北北部6月中旬開始發病,7、8月份高溫多雨季節蔓延很快,8月下旬后隨溫度降低而停止擴展。田間發病與溫濕度關系密切。一般多在氣候干燥驟然天陰或雨前及甜菜灌溉后,病情迅速蔓延。高溫高濕是重要的發病條件。外界溫濕度適合時,病株大批出現且迅速蔓延,否則很少發現病株。 防治方法 目前對該病尚無理想的防治方法。(1)由于甜菜種子帶菌,采種地發現有細菌性斑枯病時,立即摘除有病的花苔深埋以防傳染。(2)種子消毒 播種前用0.8%的70%醛蒸發浸種5分鐘后,撈出悶種2小時,使之繼續起熏蒸作用,然后將種子攤開待晾干后播種。(3)清除田間病殘體,及時秋翻將病殘體深翻在土下層。(4)增施磷肥 播種時每667m2施過磷酸鈣10kg。定植后適量追入氮肥,加速葉器官生長發育。增強抗病力。(5)必要時噴灑72%農用硫酸鏈霉素3000-4000倍液或12%綠乳銅乳油600倍液、47%加瑞農可濕性粉劑700-800倍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