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學名 Clania variegata Snellen鱗翅目,蓑蛾科。別名大袋蛾、大窠蓑蛾。異名Cryptothelea variegata Snellen, Cryptothelea formosicola Strand。分布黃河流域及以南地區。 寄主 棉花、桑樹、茶樹、甘藍、白菜、果樹。 為害特點 幼蟲7?9月遷往棉田為害植株上部葉片及嫩頭,初孵幼蟲啃食葉肉留下表皮,3齡后將棉葉咬成孔洞或缺刻,甚至將棉葉吃光,殘留下主脈。 | |
|
|
形態特征 成蟲雌雄異型。雌成蟲體肥大,淡黃色或乳白色,無翅,足、觸角、口器、復眼均有退化,頭部小,淡赤褐色,胸部背中央有一條褐色隆基,胸部和第一腹節側面有黃色毛,第七腹節后緣有黃色短毛帶,第八腹節以下急驟收縮,外生殖器發達。雄成蟲為中小型蛾子,翅展35?44mm,體褐色,有淡色縱紋。前翅紅褐色,有黑色和棕色斑紋,在R4與R5間基半部、Rs與M隔脈間外緣、M2與M3間各有1個透明斑,R3與R4、M2與M3共柄,A脈與后緣間有數條橫脈;后翅黑褐色,略帶紅褐色; |
|
前、后翅中室內中脈叉狀分支明顯。卵橢圓形,直徑0.8?1.0mm,淡黃色,有光澤。幼蟲雄蟲體長18?25mm,黃褐色,蓑囊長50?60mm;雌蟲體長28?38mm,棕褐色,蓑囊長70一90mm。頭部黑褐色,各縫線白色;胸部褐色有乳白色斑;腹部淡黃褐色;胸足發達,黑褐色,腹足退化呈盤狀,趾鉤15?24個。蛹雄蛹長18?24mm,黑褐色,有光澤;雌蛹長25?30mm,紅褐色。 | |
|
生活習性 在華北地區、華東地區、華中地區年發生1代,以老熟幼蟲在蓑囊中越冬。翌春3月下旬開始化蛹,4月底5月初為成蟲羽化盛期,雌蛾多于雄蛾,雄蛾羽化后離開蓑囊,尋覓雌蛾;雌成蟲羽化后不離開蓑囊,在黃昏時將頭胸伸出囊外,招引雄蛾,交尾時間多在13:00?20:00。雌成蟲將卵產在蓑囊內,每雌可產3000?6000粒。幼蟲孵化后立即吐絲造囊。初齡幼蟲有群居習性,并能吐絲下垂,隨風擴散。幼蟲在3?4齡開始轉移,分散為害。9月底至10月初幼蟲在囊內越冬。 | |
|
防治方法 (1)結合棉田管理,及時摘除蓑囊并銷毀。(2)在低齡幼蟲盛期噴灑50%馬拉硫磷乳油或90%晶體敵百蟲1000倍液、20%滅多威乳油、25%廣克威或40%新辛乳油1500倍液、5%來福靈乳油2500倍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