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名 Adelphocoris fasciaticollis Reuter異名義A.taeniophorus Reuter半翅目,盲蝽科。分布北起黑龍江、內蒙古、新疆,南稍過長江,江蘇、安徽、江西、湖北、四川也有發生。北方棉區受害重。 寄主 棉花、芝麻、大豆、玉米、高粱、小麥、番茄、苜蓿、馬鈴薯等。 為害特點 參見中黑盲蝽。 | |
|
|
形態特征 成蟲體長7mm左右,黃褐色。觸角與身體等長,前胸背板紫色,后緣具一黑橫紋,前緣具黑斑2個,小盾片及兩個楔片具3個明顯的黃綠三角形斑。卵長1.2mm,茄形,淺黃色。若蟲黃綠色,密被黑色細毛,觸角第2?4節基部淡青色,有赭紅色斑點。翅芽末端黑色達腹部第4節。 生活習性 年生3代。以卵在洋槐、加拿大楊樹、柳、榆及杏樹樹皮內越冬,卵多產在疤痕處或斷枝的疏軟部位。卵的發育起點溫度為8℃,有效積溫188日度。幼蟲發育起點7℃,有效積溫273日度。越冬卵在5月上旬開始孵化,若蟲 |
|
共5齡,歷時26天。5月下旬至6月上旬羽化,成蟲壽命15天左右。第二代卵期10天左右,若蟲期16天,7月中旬羽化,成蟲壽命18天。第三代卵期11天,若蟲期17天,8月下旬羽化,成蟲壽命20天,后期世代重疊。成蟲多在晚間產卵,多半產在棉花葉柄與葉片相接處,其次在葉柄和主脈附近。 | |
防治方法 參見綠盲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