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癥狀 一、缺氮 缺氮棉株生長緩慢,莖稈矮小細弱,紅莖比例增多,很少形成木枝和贅芽;老葉均勻褪綠呈黃綠色,后褪成黃色,嚴重時成黃棕色枯死;果枝伸展不出,一般只一個果節,蕾鈴脫落多,產量低。二、缺磷 缺磷棉株生長慢且矮小,莖稈纖細且脆;葉片暗綠或灰綠,缺少光 |
|
| |
|
|
澤,葉片變小,嚴重時從葉尖沿葉緣發生灰色干枯,且帶紫色,莖也變紫。現蕾、開花、吐絮推遲。三、缺鉀 最典型的癥狀先是葉片上出現黃白色的斑塊,隨后在葉脈間出現黃色斑點并逐漸擴展為褐斑,最后整片中城紅棕色,葉厚易脫水皺縮,葉緣下垂,葉片枯死或提早脫落;莖稈矮小細弱,蕾鈴嚴重脫落,鈴小且難吐絮;缺鉀嚴重植株過早枯死,呈“紅葉莖枯”。四、缺硼 生長點壞死,停止生長,僅葉芽生長,植株成叢生狀,株矮小且分枝多,葉片反向卷曲,葉厚凹凸不平,葉柄出 | ||
|
|
現環帶突起;最后導致“蕾而不花”或“花而不鈴”,嚴重減產。五、缺鋅 節間顯著變短,植株矮小,葉片失綠變淡黃,蕾、鈴嚴重脫落,生育期推遲明顯。六、缺鎂 棉株生長較慢,局部葉片葉肉發黃并有紅色出現,葉肉失綠,葉脈具灰綠色壞死斑。七、缺鐵 棉株缺鐵 |
| |
|
|
后常出現失綠癥,且從幼葉開始發黃呈黃白色,老葉保持綠色,嚴重時全葉現黃棕色枯死。八、缺鈣 生長點壞死,葉片缺綠變黃,但葉脈仍保持綠色,莖葉軟弱,發黃焦枯。九、缺錳 幼葉失綠,葉脈間現黃灰色到紅灰色斑,葉脈保持綠色。十、缺鉬 果枝尖端的葉子葉脈間出現失綠,蕾鈴脫落嚴重。十一、缺硫 棉株將變成淡綠色到黃色,同時,植株也較矮小;葉片變成黃色,但具有明顯的綠色葉脈。 | ||
|
病因 一缺氮 肥力瘠薄或土度地上的棉株,如不施用適量氮肥和接種根瘤菌易出現缺氮癥狀。二缺磷 大多土壤中缺磷較為普遍,一般情況下,種植棉花都需施用數量不同的磷肥,否則,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缺磷癥狀。三缺鉀 在我國南方酸性土壤、砂土及某些施用氮肥較多的高產地易于出現缺鉀。近年生產上施氮水平逐年提高,而鉀肥施用相對為少,尤其是多年連作的沙質棉田,土壤缺鉀較突出。四缺硼 棉花缺硼癥狀明顯,硼在土壤中可被鋁、硅和一些粘土礦物固定,且這種固定作用隨pH值升高而迅速 |
| ||
|
增加,因此,由酸性火成巖發育的土壤易表現缺硼。五缺鋅、錳 pH較高的石灰性土壤,特別是這 些土壤中經過平整而裸露出來的心土,更容易缺鋅、錳。我國江漢平原、皖北等地區種植棉花應注意防止缺鋅、錳。六缺鎂 大量施用鉀肥的土壤上種植棉花易出現缺鎂癥狀。七缺鈣 我國南方某些花崗巖或千板巖發育的土壤易于表現缺鈣。八缺鉬 酸性土壤上的棉株易出現缺鉬現象。九缺硫 南方山區、半山區的某些土壤上種植棉花易出現缺硫癥狀。 |
| ||
|
|
防治方法 防止棉花缺素,首先要測定土壤中有關營養元素的含量,明確當地造成缺素的原因,結合當地施肥特點、棉株生長狀況及有關條件,做到科學合理施用基肥或追肥。我國大部分棉區氮、磷、鉀投入比例以1∶0.3∶0.8-0.9比較適宜。(1)防止缺氮 在施用腐熟有機肥的基礎上每667m2用尿素7-8kg或碳銨15-20kg或人糞尿500-750kg對水澆施;輒可對成1%-2%的尿素液葉面噴施。(2)防止缺磷 每667m2用過磷酸鈣25-30kg對水攻施或用磷酸二氫鉀150-200g,對水75-100kg,或葉面噴 | ||
|
施磷酸二氫鉀150-200g,對水60kg。連噴2-3次。(4)防止缺硼 每667m2用硼砂150-200g與氮磷鉀等肥料一起對水追肥,或用50-100g硼砂對水50-60kg進行葉面噴施。(5)防止缺鋅 每667m2用硫酸鋅1-1.5kg對水澆施,或每667m2用50-70g硫酸鋅對水50-75L葉面噴施。(6)防止缺鎂用061%-062%硫酸鎂液進行葉面噴施,連續噴兩次。(7)防止缺鐵 棉田用0.3%的硫酸亞鐵液噴霧。(8)防止缺鈣 每667m2撒施石灰50-75kg。(9)防止缺鉬 缺鉬的酸性土壤可通過施用石灰,提高土壤中原有鉬的有效性來糾正缺鉬癥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