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99视频精品全部 国产,色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网,国产AV熟妇人震精品一品二区,欧美做爰片高潮视频大尺度

VIP標識歡迎光臨種業商務網 | |
商務中心
商務中心
發布信息
發布信息
排名推廣
排名推廣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科技 » 正文

水稻細菌性條斑病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9-07-11  作者:中國種業商務網  瀏覽次數:474
 

 

    癥狀 又稱細條病、條斑病。主要為害葉片。病斑初為暗綠色水浸狀小斑,很快在葉脈間擴展為暗綠至黃褐色的細條斑,大小約1×10mm,病斑兩端呈浸潤型綠色。病斑上常溢出大量串珠狀黃色菌膿,干后呈膠狀小粒。白葉枯病斑上菌溢不多不常見到,而細菌性條斑上則常布滿小珠狀細菌液。發病嚴重時條斑融合成不規則黃褐至枯白大斑,與白葉枯類似,但對光看可見許多半透明條斑。病情嚴重時葉片卷曲,田間呈現一片黃白色。

    病原 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icola (Fang,Ren, Chu, Faan, Wu) Swings稱稻生黃單胞菌條斑致病變種,屬黃單胞桿菌屬細菌。菌體單生,短桿狀,大小1-2×0.3-0.5℃(μm),極生鞭毛一根,革蘭氏染色陰性,不形成芽孢莢膜,在肉汁胨瓊脂培養基上菌落圓形,周邊整齊,中部稍隆起,蜜黃色。生理生化反應與白葉枯菌相似,不同之處該菌能使明膠液化,使牛乳胨化,使阿拉伯糖產酸,對青霉素、葡萄糖反應鈍感,該力生長適溫28-30℃。該菌與水稻白葉枯病菌的致病性和表現性狀雖有很大不同,但其

遺傳性及生理生化性狀又有很大相似性,故該菌應作為稻白葉枯病菌種內的一個變種。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病菌主要由稻種、稻草和自生稻帶菌傳染,成為初侵染源,也不排除野生稻、李氏禾的交叉傳染。病菌主要從傷口侵入,菌膿可借風、雨、露等傳播后進行再侵染。高溫高濕有利于病害發生。臺風暴雨造成傷口,病害容易流行。偏施氮肥,灌水過深加重發病。

    防治方法 (1)加強檢疫,把該菌列入檢疫對象,防止調運

帶菌種子遠距離傳播。(2)選用抗(耐)病雜交稻,如桂31901,青華矮6號,雙桂36,寧粳15號,珍桂矮1號,秋桂11,雙朝25,廣優,梅優,三培占1號,冀粳15號,博優等。(3)避免偏施、遲施氮肥,配合磷、鉀肥,采用配方施肥技術。忌灌串水和深水。(4)藥劑防治參見水稻白葉枯病。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版權隱私 | 使用協議 | 聯系方式 | 廣告服務 友情鏈接 | 申請鏈接 | 網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