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早上8時30分,黑龍江一位姓王的客戶開著一輛裝滿土豆的農用車來到山東(壽光)中國農產品物流園蔬菜批發市場,剛卸完貨收好款一臉的喜悅。他告訴筆者:“這一路真暢通,進入壽光境內通過S323濰高路壽光收費站農產品‘綠色通道’專用車道查驗僅用了半分鐘,政府公路交通部門為我們菜農開通了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真是辦了件大好事,通過‘綠色通道’一大批鮮活的農產品暢通便捷地及早走向了市場,走進了超市,走進了千家萬戶的餐桌上,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真是修到了我們菜農的心坎上了。”
據介紹,在“中國蔬菜之鄉”山東省壽光市,該市目前擁有壽光--北京、壽光--哈爾濱、壽光--湛江3條蔬菜運輸“綠色通道”, 而且這是全國最早開通的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該市農產品“綠色通道”從2005年4月份正式開通以來,每天至少能為壽光境內的菜農運輸戶省下近萬元的車輛通行費。到2010年底國家又頒布了農產品“綠色通道” 新的優惠政策,自開通和實行“新政策”以來,該市嚴格落實上級有關規定,設立了農產品“綠色通道”專用通道和標志牌,對符合條件的鮮活農產品運輸車輛全免通行費,并優先快速放行,從國家“新政策”實施到現在已累計放行符合政策要求的農產品車輛6萬余輛,為車主業戶節省百余萬元費用,
據了解,該市總人口113.94萬,有80萬農業人口,其中有30多萬人從事蔬菜種植,各類冬暖式大棚達到40余萬個,蔬菜大棚面積已達80多萬畝,其中有機蔬菜65萬畝,年產優質蔬菜40億公斤,帶動農民年人均純收入增加4000多元。山東壽光作為當前我國最大的蔬菜生產基地,其蔬菜外運90%以上要靠公路,農產品的流通更是離不開公路運輸。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年來,該市政府部門把公路建設作為繁榮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的戰略舉措來抓。在“十一五”期間,該市投入省級干線公路建設各項資金就達15億多元,其中在公路綜合整治方面完成綜合整治投資7.1億元,2010年累計投入綜合整治資金達3.17億元,僅今年省級干線公路就計劃投入2.35億元。這些公路建設項目完工后,將使該市農產品“綠色通道”更加通暢。公路的拓寬,必然降低農產品的運輸成本,而自從開通“綠色通道”后,全程免費,這筆錢就省了下來。
該市蔬菜批發市場管理辦公室一位負責人稱,目前,該市市場外調菜與地產菜的比例為3:7,高溫季節外調菜比例還要提高,因此,運輸成本的高低對于菜價的漲跌有著直接的影響。除了費用,更重要的是流通速度的加快,不少批發商坦言,鮮活農產品對于運輸時間的要求較高,如果路上耽擱,很可能品質大打折扣,不僅經銷商損失大,而且對市場供給也不利。新鮮蔬菜保鮮期短,尤其是高溫多雨的夏天易腐爛變質,因此要求蔬菜在流通環節必須打“短平快”。該市從1995年著手開辟壽光至北京的全國第一條蔬菜運輸“綠色通道”起沒有停止前進的步伐,接著又先后開辟了第二第三條農產品運輸車輛“綠色通道”,“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這些都是這些年來該市政府部門重視民生工作,在充分調研充分論證的基礎上,針對當前“三農問題”,推出的一項助農增收便農利農的新舉措,同時也符合新鮮蔬菜保鮮“短平快”的要求一舉兩得。
目前,壽光公路部門在境內所管轄的五條省級干線公路(濰高路、新海路、大沂路、羊青路、壽濟路)共224.6公里已全部納入“綠色通道”路網通行網絡。公路的四通八達僅僅是農產品流通的一個環節,“綠色通道”也僅僅是助農產品走向市場的一個方面,要讓更多的農產品真正順暢地走向市場,讓農民增加收入,還有諸多環節需要暢通,還需要建立更多“綠色通道”。不可否認,當下過多流通環節以及過高的流通成本是導致“菜貴傷民、菜賤傷農”怪圈的重要原因,從田頭到餐桌,蔬菜價格往往會像過山車一樣翻上幾番。要降低農副產品流通成本,完善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未來有關部門應該繼續沿著既定的政策方向,進一步嚴格監管流通環節,保持“綠色通道”的暢通,切實為百姓的“菜籃子”減負。從這個意義上說,確保農產品暢通便捷走向市場不只是公路交通部門一家的事,它需要各行各業相互配合,共同努力,它需要全社會都來支持關心關注“三農”工作。只要我們從“三農”工作的大局出發,求真務實、真抓實干,結合實際,走自己的路子,做好自己的工作,農產品走向市場就會有更多的“綠色通道”被打通,農民增收的步伐就不會停止,全國各地像山東壽光這樣的“綠色通道”風景會更好,菜農的笑容會更加璀璨奪目。
山東省壽光市公路局通訊員 劉宗林 187668936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