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佳聲 來源:大眾日報
本報訊 記者從章丘市農村工作辦公室獲悉,省農科院種質博覽園正式落戶章丘。來自國內外的1萬多個不同品系的小麥種質品種、150多種花生和300多種中草藥已“入住”園區。據介紹,園區內種植的作物來自世界各地,適合山東境內種植,主要用于科研,兼顧農業觀光、科普。
種質博覽園位于東平陵城遺址內,依平陵城城墻而建,古城墻也成了博覽園的天然圍墻。
博覽園承擔著平陵城古城墻地的保護、綠化,圍繞古城墻建跑馬觀光道,建設農事體驗區、農耕史展示等景觀節點。依據規劃,園區核心區覆蓋整個東平陵古城舊址,打造兼具休閑觀光功能的龍山平陵城現代農業示范園區。
山東省農科院農產品所工作人員祝清俊告訴記者,現在園區的隔離網是建在古城墻以內,下一步會把園區隔離網拉在古城墻以外,在保護研究種質的同時,把古城墻一起保護起來。目前,龍山平陵城萬畝種質博覽園已經起步建設,起步區已流轉土地400多畝,劃分為良種繁育、種質資源保護、優質綠色作物生產三大區域。
在博覽園,你認識的、不認識的作物,都能觀賞到。“這5畝花生地,有150多種,黑花生、紫花生……”園區一位工人告訴記者,雖然當了大半輩子農民,但園區里有些作物他也叫不上名來。
目前園區已經“入住”的作物,每個作物都有很多品系。記者在小麥種植區看到,有不少小麥身上都掛著一個獨特編號的“身份證”。據介紹,這些作為科研用途的小麥,都是單粒播種,不作為種子繁育。收獲時,也是人工單株收獲,“考種”收獲以后,剩余副產物就當作普通糧食出售。
據園區的技術員高汝新介紹,良種繁育區目前主要進行玉米跟小麥品種的繁育試驗。種質資源保育區對部分稀有中草藥進行種質資源保護,目前種植了紅花、桔梗等300多種中草藥,下一步將把章丘大蔥、明水香稻、龍山小米等章丘境內的名優特色農產品納入保護服務。
“地里的草需要人工拔除,作物也全部是人工種植。現在在園區種地,感覺回到了30年前。這些東西除了澆澆水,一點肥料、農藥都不用。”李女士今年52歲,是龍山西城后村的村民,他們家的土地入股博覽園后,她也從一名普通農民成了一名產業工人,除了固定的入股收入,每個月還有一筆可觀的工資收入。
祝清俊告訴記者,博覽園里的所有作物其生產過程全部按照有機作物種植規范來操作。同時,該園區也承擔著山東省內一些作物的有機種植規范流程的制定。
據了解,龍山平陵城萬畝現代農業示范園區是由龍山西城后村與省農科院合作建設的,西城后村以土地入股,省農科院抓好建設投資和優良農作物品種的引進工作。
博覽園負責人告訴記者,園區已經修建起了觀光道路。市民除了可以到園區觀光,還可以購買園區種植的一些有機蔬菜或糧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