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
肇慶檢驗檢疫局對來自澳大利亞的20個集裝箱內的小麥檢疫時發現疫情,經廣東檢驗檢疫局技術中心植物檢疫實驗室鑒定為小麥不孕病(Pyrenophora semeniperda)。肇慶檢驗檢疫局立刻對該批小麥進行檢疫處理并監管企業加工使用。
小麥不孕病菌是我國三類潛在危險性植物病害。據報道,該病原菌主要分布于溫帶牧場、沙漠以及冬季谷物生長區,如阿根廷、澳大利亞、加拿大、埃及、新西蘭、南非和美國等地區。19世紀中葉,法國最先報道小麥不孕病菌,但東歐及亞洲地區近年來都未見相關報道。我國沒有發現。該病原菌寄主范圍較廣,包括小麥、大麥、燕麥等多種禾谷類作物及多種禾草,可侵染多達41個屬的近120種植物。該菌適應性強,通過種子傳播,能導致一年生和多年生牧草大量死亡,或導致葉斑病。侵染植物種子時,分泌胞外酶、毒素等破壞種子原基,致使種子不萌發,或長出的植株矮化。病原菌產生的毒素,對動物有強毒性,帶菌的麥子作飼料能引起動物腹瀉或產奶減少。 (葉振高 錢 燕) 《中國國門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