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江蘇網 作者:王文 梁全洋 吳冬榮 張開虎
中國江蘇網訊:眼下,春耕農事涌高潮,廣大農戶積極選購良種、化肥,投入到春管熱潮中來,力爭奪取糧食增產增收。然而,伴隨著耕作的喜悅和對豐收的憧憬,農民朋友也添了一件煩心事:農資價格與去年相比,又攀升高漲了。
農資價格整體漲幅10%以上
4月26日,筆者來到灌云縣城最大的一家農資交易市場―――蘇魯農化交易市場,看到前往購買農資的農民絡繹不絕。采訪中得知,農資產品價格較去年同期相比均有不同程度上漲,整體漲幅在10%以上,有的漲幅甚至達到了20%。
東海縣供銷社生產資料公司總經理胡琴介紹,今年全國農資價格都出現不同幅度的上漲,以化肥為例,像我市農民普遍使用的“蘇農45%”復合肥,出廠價就已經達到了每噸2400元,二級經銷商的批發價每噸2500元,而去年同期批發價才2200元。這樣一來,鄉鎮分銷商賣給農民的價格就更高了。
筆者在贛榆、灌南等地調查時也發現,與去年同期相比,化肥、種子、農藥、柴油、飼料等農資價格呈現全線上漲態勢。農民日常用的農藥、化肥、種子、農膜價格上漲幅度為10%至15%,其中化肥價格漲幅居首;種子價格漲幅也較為明顯,特別是大豆種子和玉米種子價格上漲較多,漲幅均在15%以上;農藥價格總體也出現小幅上揚。
成本增加和需求量上升是上漲主因
東海縣青湖鎮青北村農民葛其俠在購買化肥“華農-小兵張嘎”時,驚訝于今年的價格已經突破了每噸3000元,“去年秋天才不到2000元,不知道為什么漲這么多。”
在灌云縣城李艷農資門市部門口,筆者看到兩塊醒目的展板,上面寫著所售各種肥料及水稻、棉花種子的名稱、型號、價格等內容。店主李艷表示:“這幾年農資價格一漲再漲,原因主要是成本增加和需求量上升。勞動力、運輸、包裝、批發價等成本都不斷提高,加上農民種田圖輕松方便,綠肥少播,家肥、有機肥儲存少,大家都愛用商品肥,因此化肥、農藥價格穩步上升。”
市供銷社發展規劃處處長趙世武分析,造成今年農資尤其是化肥價格大幅上漲的主要原因還在于生產原料價格的提高。煤炭、石油、天然氣是農資產品的上游原材料,去年下半年這些產品價格大幅上漲,導致農資生產成本上升;成品油價格上升后,農資產品運輸成本隨之增加,最終推動農資銷售價格的上漲。此外,“淡儲旺供”制度不健全也加劇了供求矛盾導致供求緊張,相關部門對農資等重要商品價格監測也存在缺失,還沒有真正建立起農資主要品種限定差價率或者利潤率、規定限價、提價申報制度和調價備案制度等方面的機制,導致農資價格上漲過快。
農民期盼農資價格穩定
農資價格的持續上漲,受影響最大的莫過于農民。灌南縣五隊鄉農民蔡學和與筆者交談中說:“現在國家免農業稅、種植稻麥都有補貼,我們打心眼里高興,可就是農資價格年年漲,這么多種補貼也快趕不上種糧成本的上漲速度了。如今請人耕一畝田50元、插秧一畝120元、收割一畝稻谷50元,這些人工、機械、農藥、種子、管理成本加在一起,農民只有微薄的利潤。”蔡學和希望相關部門能采取有效措施,穩定生產資料價格,為農民種糧增勁添力。
各縣農業部門均表示,這幾年國家連續出臺多項惠農政策,促進和激勵農業生產,受到農民歡迎。但農民普遍反映,農資價格逐年上漲以及漲速過快、漲幅過大,加大了農業生產成本,增加了農民生產費用,弱化了農業稅減免和糧食直補政策的實施效果,影響了農民種植收益和從事農業生產的積極性。
趙世武說:“農資價格的上漲,是制約糧食生產發展的最大瓶頸,是糧食生產效益低下的根本原因。要打開農民心頭的這把‘鎖’,必須合理調控農資價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