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史君齡 文章來源:山東省萊州市文昌路街道農業綜合服務站
輪斑病是草莓常見的葉部病害,常造成全株枯死。草莓輪斑病主要為害葉片,發病初期在葉片上產生紅褐色的小斑點,逐漸擴大后病斑中間呈灰褐色或灰白色,邊緣褐色,外圍呈紫黑色,病斑分界處明顯。在葉尖部分的病斑常呈“v”字形擴展,造成葉片組織枯死,發病嚴重時,病斑常常相互聯合,致使全葉片變褐枯死。后期在病斑上長有不規則輪狀排列的褐色或黑褐色小粒點,即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
一、發病規律
病菌以菌絲體或分孢器在病組織內越冬,翌春,氣候條件適宜時產生分生孢子進行初次侵染。當高溫干旱時病害則基本停止。在栽培管理上,凡是連作地發病重,田間積水或植株過密的地塊病害發生亦較重。
二、防治方法
1、選育和種植抗病品種;加強管理,增強植株抗病能力。
2、摘除病葉,減少病害初侵染來源。在種苗移植時,先將病葉及老朽根摘除,然后將種苗在5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600倍~800倍液內浸20分鐘晾干,即可進行栽種。
3、噴藥防治。在病害開始發生時進行噴藥防治,可噴施5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600倍~800倍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80%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倍~600倍液。施藥次數應根據病情和氣候條件而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