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農業廳 河南省財政廳
關于印發2011年小麥玉米水稻良種補貼項目實施方案的通知
各省轄市及有關縣(市、區)農業局(農委)、財政局,省農業廳農場管理局:
根據《農業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關于印發〈2011年中央財政農作物良種補貼項目實施指導意見〉的通知》(農辦財〔2011〕24號)精神,我們研究制定了《河南省2011年小麥玉米水稻良種補貼項目實施方案》,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當地實際,認真落實各項要求,切實把良種補貼按時足額落實到每個農戶,充分發揮良種補貼政策效應,加速優質高產新品種的推廣應用,推動全省糧食生產穩定發展,促進農民持續增收。
二0一一年四月六日
河南省2011年小麥玉米水稻良種補貼項目實施方案
今年我省繼續組織實施主要糧食作物良種補貼項目,補貼范圍覆蓋種植小麥、玉米、水稻的全部農戶。為認真做好這項工作,切實把良種補貼資金按時足額落實到戶,根據《農業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關于印發〈2011年中央財政農作物良種補貼項目實施指導意見〉的通知》(農辦財〔2011〕24號)要求,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穩定面積、提高單產、優化結構、改善品質”的原則,對全省所有種植小麥、玉米、水稻的農戶進行補貼。鼓勵農民使用優良品種,加快優質高產品種推廣步伐。強化統一技術服務,加速高產高效栽培技術措施的普及應用,實現良種良法相配套,進一步提高全省小麥、玉米、水稻生產水平,提升全省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促進糧食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
二、主要目標
通過實施小麥、玉米、水稻良種補貼,進一步穩定全省糧食種植面積,不斷提高單產水平,確保糧食總產繼續穩定在1000億斤以上。適應市場需求,積極推進優質小麥、專用玉米和優質稻米生產,進一步優化品種品質結構,提高生產效益,實現高產高效,促進農民增收。
三、基本原則
(一)堅持整體推進原則。按照農業部、財政部有關落實良種補貼政策的規定和要求,今年我省繼續對小麥、玉米、水稻良種補貼實行全覆蓋,即按照農民(農場職工)實際種植面積全部補貼。
(二)堅持品種擇優原則。省農業廳負責組織有關單位和專家研究確定全省小麥、玉米、水稻主導品種。在符合國家有關扶持政策的前提下,優先選擇生態適應性好、符合生產需要、市場前景較好的品種。禁止選擇未經審定、審定未通過或終止使用的品種。
(三)堅持公開推介原則。省級農業部門將確定的主導品種通過各種渠道公開向社會發布,并及時將推介品種上報農業部。各級農業部門要廣泛宣傳,積極向農民群眾推薦種植,引導農民進一步擴大種植面積,充分發揮優良品種的增產增效作用。
(四)堅持農民自愿原則。各地農業部門要在充分尊重農民意愿的基礎上,根據產量優先、品質優先、市場需求和生產需要,積極引導農民選擇使用推介的良種,不得采取強制手段干預農民自愿選種。
四、補貼范圍、對象與標準
(一)補貼范圍:今年小麥、玉米、水稻良種補貼在全省所有縣(市、區)及農場實行。
(二)補貼對象:全省種植小麥、玉米、水稻的所有農戶(農場職工)。
(三)補貼標準:小麥、玉米每畝10元,水稻每畝15元。
(四)補貼方式:小麥、玉米、水稻良種補貼采取現金直接補貼方式。
五、工作內容及要求
(一)嚴格核實種植面積。首先,由農戶據實向村委會申報種植面積。由村委會登記、核實、公示后上報鄉鎮人民政府。鄉鎮人民政府匯總、審核后,將本轄區種植面積上報縣農業、財政部門復核確認。市級財政、農業部門將所轄縣(市、區)上報的補貼面積匯總審核后,于2011年11月20日前聯合行文上報省農業廳、財政廳。
(二)制定補貼分戶清冊。村委會根據農戶申報的種植面積,制定小麥、玉米、水稻良種補貼分戶清冊。清冊內容包括戶主姓名、種植面積、補貼標準、補貼金額等內容。分戶清冊以村組為單位在村內公示,公示時間不少于7天,經公示無異議后,由村委會上報鄉鎮人民政府,鄉鎮人民政府匯總、審核后,上報縣級農業部門。縣級農業部門復核確認后,交同級財政部門。
(三)嚴格補貼資金發放程序。采取“一折通(一卡通)”方式發放補貼資金,由縣級財政部門按照農業部門復核后的小麥、玉米、水稻良種補貼分戶清冊中所列補貼數額,會同承辦銀行將補貼資金存入補貼對象的固定補貼存款賬戶,嚴禁存入其他存款帳戶,鄉鎮財政部門按照分戶清冊負責發放補貼兌現通知書。農民領取補貼兌現通知書時,應在分戶清冊上簽字、按指印。領取通知書后,農民可持本人身份證(或戶口薄)和農民固定補貼存款折、良種補貼兌現通知書,隨時到承辦銀行營業網點辦理補貼資金存取款業務。承辦銀行營業網點為農民辦理良種補貼手續時,應在存款折摘要欄內分別注明“小麥、玉米、水稻良補”字樣。
(四)據實撥付補貼資金。2011年小麥、玉米、水稻良種補貼資金繼續實行預撥制,補貼資金將根據當年實際種植面積于下年進行結算。省財政廳已按照省農業廳提供的種植面積撥付了2011年農作物良種補貼資金(豫財農〔2010〕296號)。省轄市收到補貼資金文件后,應在7個工作日內將補貼資金下達到各縣(市、區)財政局;縣(市、區)財政部門收到補貼資金(包括縣管農場和境內軍隊農場)后,由縣級人民政府確定補貼資金發放到戶時間,應在播種前將補貼資金發放到戶。省農場管理局負責做好省轄市屬農場和省黃泛區農場的良種補貼政策落實工作。2011年11月底前,各省轄市及有關縣(市、區)財政、農業部門要將當年小麥、玉米、水稻良種補貼政策落實情況認真進行總結,并上報省農業廳、財政廳。
(五)健全良種補貼檔案。各地要加強良種補貼項目管理,建立健全良種補貼明細檔案,實現縣級有區域圖、鄉級有落實表、村級有分戶清冊。鄉鎮對小麥、玉米、水稻補貼面積進行匯總造冊,一式兩份,一份由鄉鎮存檔備查,另一份上報縣財政局、農業局審核、備案。
六、采取切實措施,確保良種補貼落實到位
(一)強化協調配合。各地要高度重視良種補貼政策的落實工作,作為穩定糧食生產、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舉措來抓。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充分發揮良種補貼項目實施領導小組的作用,加強領導,明確分工,落實責任,密切配合,合力推動項目順利實施。根據《河南省<中央財政農作物良種補貼資金管理辦法>實施細則》(豫財農〔2010〕188號),財政部門負責落實補貼資金預算、撥付工作;農業部門負責項目組織實施、制定方案、良種推介、技術服務等工作。其他各有關部門也要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為良種補貼政策落實搞好服務。
(二)廣泛動員發動。各地要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利用現代傳媒手段,通過在新聞媒體舉辦良種補貼政策講座、張貼宣傳單和標語、組織人員到農村宣講等形式,重點宣傳良種補貼項目相關政策、規劃布局、目標措施等,讓良種補貼政策家喻戶曉,充分調動廣大基層干部和農民群眾的積極性,努力形成領導高度重視、政府統一組織、部門密切配合、干部積極工作、群眾踴躍參與、社會各界支持的良好氛圍。
(三)搞好技術指導。各級農業部門要認真抓好技術培訓與推廣工作,通過層層舉辦技術培訓班、專家技術講課、送科技下鄉、開展科技入戶等形式,切實把配套栽培技術落到實處。要認真抓好小麥、玉米、水稻高產創建活動,細化方案,明確責任,實化措施,科學管理,提高廣大農民科技種糧水平。
(四)強化項目監管。一要做到政策公開。補貼資金的安排使用,遵循“政策公開、標準統一、補貼到戶”的原則,實行“四公開”和“四到戶”,即補貼政策公開、補貼面積公開、補貼標準公開、補貼農戶公開,政策宣傳到戶、清冊編制到戶、張榜公示到戶、補貼兌現到戶。二要實行嚴格督查。各級農業和財政部門要對項目實施情況進行督查指導,采取不定期抽查、明查暗訪、專家組督導等有效形式,實地走訪基層干部和農戶,查看種植清冊,核對種植面積與實際補貼金額,發現問題,及時督促當地政府和有關部門研究解決。省、市、縣三級農業、財政、發改、監察部門都要設立舉報電話或政策咨詢電話,對農民群眾舉報的事項會同有關部門認真進行查證落實,盡快解決,確保項目順利實施。三要加強種子市場監管。各級農業部門要主動會同工商、質檢、公安等部門,加強農作物種子市場監管,扎實開展“種子執法年活動”,堅決打擊坑農、害農等違法行為,做好良種供應,防止假冒偽劣種子進入生產領域,切實保障種子供應市場渠道暢通、規范有序,確保農業生產安全,切實維護農民利益不受損害。
(五)強化資金管理。按照《河南省<中央財政農作物良種補貼資金管理辦法>實施細則》(豫財農〔2010〕188號),項目資金要專款專用,切實按照國家規定嚴格使用。任何地方、單位和個人都不得虛報良種補貼面積,不得套取、擠占、截留、挪用補貼資金。各級財政部門應安排所需工作經費,保證補貼品種推介展示、補貼面積核實、補貼資金發放、補貼檔案建立和監督檢查等工作需要,嚴禁擠占挪用中央下撥的補貼資金用于工作經費。嚴肅工作紀律,發現有違規行為的,將對有關責任單位和當事人嚴肅查處,并通報全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