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方新聞網

近日,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松山區王府鎮榆樹林子村部分村民向本報記者反映:“去年,我們村6組、7組、8組的一些村民同赤峰利農種子公司簽訂了《農作物種子繁育合同》。然而,繁育完成后,數萬斤玉米種子無人收購,至今仍然堆放在村民家中。”眼下正值春耕時節,正是糧農要用錢買農資之時,可是上一年度的付出沒有得到相應的回報,拿不出現錢來,心中又愁又急。
[現狀]種子宅在村民家
幾天前,記者驅車來到榆樹林子村采訪了此事。
在該村6組和8組村民家中走訪時,記者發現,至今尚未被收購的玉米種子早已脫粒、封袋,堆放在院子里。村民田子成指著這些鬧心的玉米種子直嘆氣,“去年,我共繁育了12畝玉米種子,總產量在4500斤左右,其中4畝地是自家承包的,另外8畝地是我以每畝230元的價格租種的。前期,每畝地的種子、化肥投入在150元左右。去年的收成還沒見著效益,今年春耕時又得買種子和化肥了,再加上家中還供養著兩個大學生,到處需要用錢,可是我手頭沒有錢,不知道這日子怎么過……”
村民魏國民的孩子在江西省上大學,由于去年繁育的玉米種子沒有被收購,今年春節過后,他東借西湊才解決了孩子上學所需的3000元生活費。“這些玉米種子可把我們愁壞了、坑苦了。去年冬天,有人上門來將玉米種子脫粒、包裝,但一直無人收購。我們辛辛苦苦干一年挺不容易的,年底就等著這點兒錢過活呢。”魏國民無奈地說。
[約定]收購時間不晚于去年12月末
在村民提供的《農作物種子繁育合同》中,記者看到這樣的內容:“種子價格:該品種按照當年同時期新商品玉米的3倍價格收購。好水澆地、正常年份、正常管理,在沒有自然災害的情況下,畝產800斤。預約方負責提供親本種子,秋后收制種戶親本種子款每畝地50元,此款待收購種子時扣回。收購時間、地點及方式:預約方必須在2010年11月15日開始收購,最遲不得晚于12月末;預約方將在制種基地附近指定收購地點、指定時間交送;將以現金收購,統一結算,一次性付清。因親本種子質量未能達到國家標準或者技術指導失誤造成的減產,由預約方賠償減產部分的損失。”
據榆樹林子村村委會主任袁國介紹,當初,該村有3個組的村民與赤峰利農種子公司簽訂了《農作物種子繁育合同》。如今,只有7組村民繁育的玉米種子被基本收購完畢,而6組和8組40多戶村民繁育的8萬多斤玉米種子沒被收購。
“秋收后,我們發現,畝產只是在200斤~400斤之間。據我們分析,預約方提供的親本種子父本比母本矮了一大截,造成不能正常授粉,這是導致玉米種子減產的主要原因。因此,我們不排除預約方提供的親本種子有質量問題的可能。如果按照合同約定,預約方應該給村民賠償減產部分的損失。”袁國說,“目前,村民們沒有別的要求,只是希望預約方能夠按照合同的約定收購玉米種子。”
[分析]3個原因造成種子質量不合格
就此情況,記者采訪了赤峰利農種子公司負責人孫國忠。據介紹,赤峰利農種子公司受遼寧營口金穗種子有限責任公司的委托,在榆樹林子村繁育生產玉米雜交種子。
談及8萬多斤玉米種子至今無人收購的原因,孫國忠解釋道:“部分村民繁育的玉米種子質量不合格,特別是種子純度不合格,達不到國家標準。”為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孫國忠分析主要涉及3個方面的原因:第一,氣候原因;第二,親本種子父本較弱;第三,雜株偏多。“如果繁育的玉米種子合格的話,可以按照每畝地800斤產量收購。”孫國忠說,“制種期間,親本種子父本比母本矮,當時就已經預料到繁育出的玉米種子很難保證質量、純度肯定達不到國家標準。”
孫國忠坦言,他曾經收購了一部分村民繁育的玉米種子,但是遼寧營口金穗種子有限責任公司一直拖欠著款項不兌現,因此,當前他也無能為力。
據了解,去年,榆樹林子村8組還有一部分村民給另外一家公司繁育玉米種子,平均畝產在900斤~1000斤之間,村民純收入超過1500元。
[分析]3個原因造成種子質量不合格
就此情況,記者采訪了赤峰利農種子公司負責人孫國忠。據介紹,赤峰利農種子公司受遼寧營口金穗種子有限責任公司的委托,在榆樹林子村繁育生產玉米雜交種子。
談及8萬多斤玉米種子至今無人收購的原因,孫國忠解釋道:“部分村民繁育的玉米種子質量不合格,特別是種子純度不合格,達不到國家標準。”為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孫國忠分析主要涉及3個方面的原因:第一,氣候原因;第二,親本種子父本較弱;第三,雜株偏多。“如果繁育的玉米種子合格的話,可以按照每畝地800斤產量收購。”孫國忠說,“制種期間,親本種子父本比母本矮,當時就已經預料到繁育出的玉米種子很難保證質量、純度肯定達不到國家標準。”
孫國忠坦言,他曾經收購了一部分村民繁育的玉米種子,但是遼寧營口金穗種子有限責任公司一直拖欠著款項不兌現,因此,當前他也無能為力。
據了解,去年,榆樹林子村8組還有一部分村民給另外一家公司繁育玉米種子,平均畝產在900斤~1000斤之間,村民純收入超過1500元。
[說法]協商不成就打官司
榆樹林子村玉米種子繁育和收購出現問題后,當事村民曾經多次向松山區有關部門反映情況,希望幫助解決此事。
記者從松山區種子管理站了解到,該管理站多次召集村民代表以及孫國忠協商8萬多斤玉米種子的處理事宜,但是雙方始終未能達成一致意見。松山區種子管理站站長王忠與遼寧營口金穗種子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張廣棟通過電話協調收購事宜時,得到的答復跟孫國忠所述情況基本一致:玉米種子質量不合格。
近日,松山區區政府分管農業工作的李副區長就此事召開了專門會議,要求盡快解決問題,把農戶的損失降到最低。
此外,松山區農牧業局對此事提出了處理意見:代理人孫國忠必須盡快與遼寧營口金穗種子有限責任公司聯系玉米種子收購事宜,并于近期將制種戶手中的種子全部收購;榆樹林子村制種戶應該做好訴訟準備,如果協調不成,只能通過法律渠道來解決……松山區農牧業局局長許振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表示:此事如果協商不成只能走法律途徑解決問題。
今年3月9日,孫國忠曾經寫了一份承諾書,稱其在榆樹林子村6組和8組預約繁育的玉米種子將于今年3月19日收購完畢。然而,截至記者發稿時,那8萬多斤玉米種子仍堆放在村民家中。(文?攝影/本報記者 湯 軍 周建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