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為藥、食兩用植物,傳統露地栽培一般每畝可收鮮姜2500~3000公斤。南陽的王洪科在多年種植生姜的實踐中,總結出一套用麥秸和塑料薄膜簡易覆蓋的栽培方法,大幅度地提高了生姜產量。實踐表明,此法簡便易行,投資少,增產幅度大,一般比露地栽培提高產量30%以上,值得借鑒。
整地施肥 選旱能澆、澇能排,3年內沒種過生姜、番茄、馬鈴薯,并且未發生過青枯病的輕壤土或中壤土種植生姜,前茬為大蔥或大蒜最好。春季翻地前每畝施入充分腐熟的雞糞或豬糞5~6立方米、碳酸氫銨100公斤、三元復合肥50公斤、硫酸鉀20公斤、硫酸鋅和硼砂各1公斤。為防止地下害蟲危害,可施入5%毒死蜱緩釋顆粒4公斤,或用40%甲基異柳磷乳油750克拌25公斤干沙均勻撒于地表,然后犁地,最后做平畦,畦埂連畦面共寬90厘米,其中畦埂寬40厘米、高20厘米,畦面寬50厘米,每畦種兩行生姜。
培育姜芽 雙層覆蓋栽培應比露地栽培提前1個月左右育苗。可以在驚蟄前后,選晴天曬種姜一天,傍晚前把種姜收入室內,并用塑料布覆蓋,以預防夜間低溫凍害。放置兩三天可再曬一天,下午即可蒙土催芽。具體做法是在背風、向陽處挖育苗池,池深30厘米左右,寬120厘米左右,長度以種姜多少而定。把曬好的種姜放入池底約20厘米厚,上邊蓋約10厘米厚的濕潤沙壤土或細沙,然后在池邊扎細竹竿,最后蓋上薄膜,如遇倒春寒,可在上邊加蓋塑料布,以防凍害。到清明前后,姜芽長至黃豆粒大小時即可播種。
科學播種 播種方法和露地栽培相同,只是由于本方法生長期延長1個月左右,個體重量增加,因此種植密度應稍低一點,以每畝6000株左右為宜。以每畦90厘米寬種兩行為例,株距應為24厘米左右。
化學除草 播種后應立即進行化學除草,每畝可用50%乙草胺乳油或33%二甲戊樂靈乳油或48%地樂胺乳油150~200毫升對水30~45公斤噴霧,噴后最好用釘耙摟一遍。
雙層覆蓋 噴完除草劑后即可覆蓋麥秸,麥秸厚度10~13厘米。覆蓋麥秸后蓋地膜,將寬1米的地膜的中間部位對準土埂蓋上,相鄰兩個地膜的接口放在畦面中間,并用土塊或磚瓦塊壓實。注意盡量不要讓麥秸扎破地膜。如果想在姜埂上套種大蔥,也可把薄膜接口放在畦埂上。經50天左右,姜苗出來后撤除地膜。田間管理同露地栽培。
病蟲害防治 危害生姜害蟲一般有地老虎、蠐螬、姜蛆和姜螟四種,由于整地時已用藥劑處理過,地老虎和蠐螬的危害已大大減輕,主要應防治姜蛆和姜螟。病害主要有炭疽病和姜瘟病兩種,注意防治。
收獲和貯藏 收獲和貯藏與常規相同。但老姜區姜蛆危害嚴重,應在生姜下窖時用藥劑處理。方法是每500公斤生姜用40%辛硫磷乳油100毫升加40%毒死蜱乳油50毫升拌細沙7.5公斤制成“藥沙”,每放一層生姜,便在上邊撒一層“藥沙”,注意要撒均勻。此方法可有效控制姜蛆危害。 (王洪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