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農民日報
云南開遠市樂白道辦事處木花果村黨支部書記張衛彪用十年時間選育了抗病高產的茄子良種,引進推廣優質蔬菜種植上萬畝,帶領當地農戶走上規模經營、科技致富之路,受到人們稱贊。
為了選育出優質茄子品種,張衛彪到處取經,搜集上百種茄苗進行雜交試驗,自家的2畝地種滿了,就種在院子里,院子里種滿了,就栽進花盆放到屋頂上。“當時就鉆進去了,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好,能給村里選育出優質茄子。”張衛彪說,“那時自家田地都用來種茄子,連口糧都沒了,靠親戚朋友幫助,才渡過難關。”
2008年,張衛彪在羊街鄉組織成立了“開遠市新發蔬菜專業合作社”。他帶動大家種茄子,使村里的茄子產量增加兩三倍,每畝增收近千元,木花果村成為遠近聞名的“茄子村”。
“推廣優質蔬菜品種時,老百姓很不理解,為什么種子那么貴,一畝地要幾百元?”張衛彪說,“于是,我們貸款15萬元,買來優質番茄種子送給農戶種,等他們的番茄賣了再還貸款,就這樣推廣了500多畝優質番茄。”
然而,2008年3月一場冰雹毀掉了幾乎所有番茄。
“當時大家都怕了,我堅持一定要返還貸款,要講誠信。最后咬牙堅持下來,到年底,很多農民主動找我們買種子。”張衛彪說,“一場冰雹換來了農民的信任,第二年,這種從外國引進的番茄推廣了上千畝。”
“基層黨員干部,首先自己要帶頭做,敢于冒風險,敢于嘗試,如果自己都做不好,怎么帶動大家?看準了的東西,再難也要搞下去。”張衛彪說。
推廣種植優質蔬菜,讓張衛彪出了名,廣東、浙江等地的老板紛紛找他合作,有的種子公司主動送上蔬菜新品種,希望通過種植示范基地推廣。
“過去在村里,每家一兩畝地,種得好也只有幾千元收入,現在村民走出去搞規模經營,一年種十幾畝甜椒,能有20多萬元的收入。”張衛彪說,“現在村里許多家都有了小汽車,如果按過去零零散散種菜,根本不可能有如今的收益。”
2010年,合作社注冊了商標,統一了包裝設計,并向種植戶推廣綠色無公害蔬菜、標準化種植等理念。
“我真的希望更多人能借助我的經驗富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