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農委函〔2011〕10號
關于印發《黑龍江省2011年種子市場治理整頓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市(地)、縣(區、市)農委(農業局):
為認真貫徹落實全國農技推廣(種子)工作會議和全省農資打假暨市場監管會議要求,進一步強化種子管理,規范種子市場秩序,維護農民的合法權益,推動種業健康發展,保障農業生產用種安全。制定了《黑龍江省2011年種子市場治理整頓工作方案》,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本地實際情況認真組織實施。
附件:黑龍江省2011年種子市場治理整頓工作方案
二0一一年一月十九日
黑龍江省2011年種子市場治理整頓工作方案
按照全國農技推廣(種子)工作會議和全省農資打假暨市場監管會議要求,為進一步整頓規范種子市場秩序,嚴厲打擊制售假劣種子等違法行為,切實維護種子使用者的合法權益,保障農業生產和農民用種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思路與目標
(一)工作思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著力治本、標本兼治,打防結合、綜合治理”和屬地管理原則,以加強源頭治理和市場主體監管,建立種子市場整頓長效機制為重點;以加大案件查處力度和工作督導力度,提高監管效能為手段,認真落實種子管理行政執法責任制,狠抓重點品種、重點企業、重點區域,嚴格種子企業市場準入,穩步推進誠信經營,著力強化市場整頓,嚴厲打擊制售假劣種子行為,深入開展種子打假打劣治理整頓行動,促進我省種業健康發展,高標準保障農業生產用種需要。
(二)工作目標。通過開展種子市場治理整頓活動,堅決查處一批制售假劣種子案件;堅決清除一批違法企業、條件不具備企業;堅決堵住一批外省企業向我省推銷的套牌、不合格種子,凈化種子市場,建立起規范有序的市場競爭環境和種業發展環境,嚴防假劣不合格種子進村入戶,確保品種種植安全、供種數量安全、種子質量安全和種子產業安全。
二、工作重點
(一)重點品種。重點品種是指種植面積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高,事故多發的主要農作物品種。今年和今后一個時期全省要把玉米、水稻、大豆、甜菜品種種子作為監管重點。
(二)重點企業。重點企業是指那些多年來屢查不改的企業;群眾舉報多的企業;種子糾紛多的企業;以試驗示范和訂單農業名義違法經營推廣種子的企業;經常制假售假的企業;進入黑名單的企業。要把上述企業作為從嚴監管的重點。
(三)重點區域。突出重點區域,即把種子生產、經營集散地作為打擊假冒偽劣的主戰場。重點區域包括種子大市場;種子一條街;農村和城市結合部以及群眾反映強烈、秩序混亂的市場。省種子管理局要確定兩個以上主要種子集散地市場直接監管;大的市要在全市范圍內確定兩個種子集散地市場作為抽查和聯查的重點,其他市(地)至少確定一個種子集散地市場;縣(區、市)要開展普查,查到全境所有企業。
(四)重點環節。要突出對種子生產、收購、銷售等主要環節開展檢查,特別是對備春耕期間的銷售環節要重點檢查。
(五)重點違法行為。生產經營假劣種子行為;生產經營未審定主要農作物品種行為;生產經營“套牌”種子行為;未經品種權人同意違法生產經營保護品種行為;虛假宣傳推廣(廣告)行為等。要建立違法種子企業“黑名單”,對“黑名單”上的企業加強日常監管。建立市(地)、縣(區、市)種子管理機構的溝通聯動機制,發現上述違法行為,按照屬地管理原則當地種子管理機構要及時調查處理,力爭將違法行為消滅在基層。
(六)重點對象。近年來,隨著種子市場治理整頓工作的逐步深入,一些違法企業、個人為逃避打擊已不在種子市場銷售種子,而采取通過業余商販作為和農民溝通聯系人的方式銷售種子,這些經紀人和農村業余商販(包括一些專門從事倒種的農村經紀人、貨運倒種人等)的經銷行為越來越隱蔽,已延伸至鄉、鎮、村、屯直接到農戶,由于其流動性強、分散廣,難查、難發現、難監管,因此,必須將這些農村業余商販作為監管的重中之重,發現未審定、懷疑有問題的種子要追查到底。
三、檢查內容和檢查方式
(一)檢查內容。主要對種子生產、經營企業開展“八查”。
一查種子企業主體資格:種子企業(商店)是否具備種子經營條件、取得《農作物種子經營許可證》或分支機構和具有委托代銷、分裝銷售資格的企業有無超范圍經營行為。
二查種子質量:主要檢測發芽率、凈度、水份等三項質量指標,春季種子市場檢查所扦取的雜交玉米種子樣品還須進行品種純度田間同季鑒定(與大田生產同步種植)。
三查品種真實性:檢查經銷的種子是否假冒種子,同時,對春季種子市場檢查所扦取的雜交玉米種子樣品開展品種真實性鑒定。
四查種子標簽:重點檢查種子標簽標注內容的真實性、合法性、完整性、規范性。
五查種子經營許可證和經營檔案:重點檢查經營許可證、經營范圍以及經營檔案建立、記載和保存情況是否符合法律法規規定。
六查品種審定及授權情況:重點檢查是否屬于未審先推,有無以試種、訂單農業、送科技下鄉等各種名義打“擦邊球”經營推廣未經審定品種問題,以及品種名稱、審定編號、適宜種植區域、品種退出和授權品種生產商是否經品種權人許可等信息。
七查種子包裝:銷售種子的包裝物是否符合包裝規定,有無散裝種子和包裝種子拆零銷售的行為。
八查轉基因品種:檢查市場上銷售的雜交玉米種子以及進口的油葵和亞麻種子是否含有轉基因成分。
(二)檢查方式
1、開展普查、聯查和抽查。各縣(區、市)要組織普查,開展全方位拉網式排查,對所有種子企業一視同仁,一個標準排查到位。市(地)要組織所轄區域開展聯查;省種子管理局要組織工作組對重點區域開展不定期的重點抽查。
2、檢查要延伸到鄉、鎮、村、屯、農戶。目前一些違法銷售行為具有一定的隱蔽性,有的違法企業聯系農村業余商販以類似傳銷的方式直接和農民對接。因此,要改變常規檢查方式,解決新出現的違法銷售種子問題,要組織種子管理執法人員,深入到鄉、鎮、村、屯農戶,開展拉網式排查,及時了解農民已購種子情況(品種、來源、流通渠道),發現問題及時引導、糾正,防止假劣種子下地。同時,對違法經營者力爭取證調查到位,把打擊重點放在走街串戶的業余商販身上,通過對這些人的取證,追本溯源,嚴厲查處違法生產經營企業或個人。
3、查檢結合,檢打結合。查檢結合是指在種子市場治理整頓檢查工作中,要與種子質量檢驗相結合,充分發揮種子管理部門的種子質量監督檢驗機構的作用,開展重點市場檢查,既要有種子管理執法人員參加,也要有種子質量檢驗人員參加,通過種子質量檢驗技術手段發現問題,對懷疑有問題的種子,要依法進行抽樣、封樣、鑒定。檢打結合是指市場檢查、質量檢驗與嚴打經銷套牌、假劣不合格種子行為相結合,把市場檢查和質量檢驗的結果作為嚴打的技術依據和法律依據。
四、主要措施
(一)加大宣傳力度,營造種子打假輿論氛圍。各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種子管理機構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多種媒體,大力宣傳種子打假打劣、市場治理整頓行動的重大意義,普及種子法律知識,提高種子企業守法經營意識和種子使用者識假辯假能力,推介守法誠信種子企業和放心良種,及時曝光假劣種子案件,努力營造種子打假打劣、市場治理整頓活動的良好氛圍。
(二)加強日常監管,建立種子市場管理長效機制。要建立完善的信訪接待制度。各級種子管理機構要設立信訪接待室,公布舉報電話,建立信訪接待檔案,對群眾來信來訪有專人負責,及時解答農民提出的問題,力求化解矛盾,防止激化矛盾,把矛盾解決在基層。對農民投訴的違法種子問題,各地要及時立案,及時處理。同時要進一步探討完善日常監管機制,了解和掌握轄區內種子企業、種子市場以及農作物品種應用情況,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把可能出現的違法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要認真貫徹執行屬地管理原則,加強屬地日常監管,及時查處屬地違法種子案件;要建立鼓勵舉報制度,對舉報有功人員依法依規給予獎勵。
(三)深入清理種子企業,嚴格市場準入。各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種子管理機構要深入清理不合格企業,及時了解企業在注冊資本、設施設備、人員資質、生產經營活動等方面的變化情況,對已不符合種子生產經營條件的企業,應限時整改;對應予依法注銷、吊銷的企業要及時依法注銷、吊銷企業許可證。同時要認真執行種子法律法規和農業部《農作物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管理辦法》,嚴把種子企業進入種子市場關。
(四)加強行業自律,推動種子誠信建設。各級種子管理機構要會同種子協會研究制定種子企業誠信管理辦法,建立誠信企業評價管理機制。要根據企業資質、商業信用、合同履約率、守法程度、消費者設訴、公眾評價等信息,建立種子企業誠信檔案,樹立企業誠信經營意識,對信譽好的企業給予扶持和鼓勵;對失信和具有不良記錄的企業給予警示或限期整改,并列入重點監管對象。對多次違法違規、信用差的企業要向社會公布,依法取消其生產經營資格。同時要積極推介一批質量、信譽可靠的種子企業和產品名單,發揮樣板帶動作用,引導企業自律。
(五)加大治理打擊力度,及時從重從快查處重大違法種子案件。各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種子管理機構要做到“有報必接、接案必查,查必到底”, 特別是對市場檢查有違法行為和質量檢驗種子質量有問題的企業要認真查,一查到底,并依法處罰,絕不放過,徹底根除違法企業、個人生存的空間和土壤,防止違法企業再生和違法行為反彈。對重點違法行為和上級機關批示的種子大要案,要組織精干的種子管理執法人員,嚴打嚴查,從重從快從嚴懲處,形成種子打假高壓態勢。同時,要加強與公安司法部門配合,對涉嫌犯罪的要及時移送,堅決杜絕“有案不送、以罰代刑”,做到罪責刑相適應,有效打擊違法行為,震懾違法犯罪分子。
(六)加強領導,保證治理成效。各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種子管理機構要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種子管理體制改革加強種子市場監管的意見》(國辦發〔2006〕40號)及《黑龍江省政府辦公廳貫徹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種子管理體制改革加強市場監管意見的實施意見》(黑政辦發〔2007〕2號)精神,深刻理解假劣種子對糧食安全和損害農民利益及社會和諧穩定的危害,把護農打假擺上重要工作日程,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制定工作方案,認真落實農資打假“一把手”負總責和種子管理行政執法責任制,層層落實分解種子打假責任,及時解決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確保種子市場治理整頓各項措施落到實處。各級種子管理機構要切實履行好種子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管理職責,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深入開展護農打假行動,為保障我省實施千億斤糧食產能工程和國家糧食安全奠定種子基礎。
種子市場清理整頓行動從接到通知之日起開始,第一階段至5月末結束。請各市(地)種子管理處、省農墾總局種子管理處于6月10日前將本地本區域種子市場清理整頓行動情況形成總結報告報省種子管理局。
聯系人:省種子管理局 魏海良、欒琪
電 話:0451-82624391 E-mail:glk211@163.com
附表:
1、農作物種子市場檢查種子標簽檢查記錄表
2、農作物種子市場檢查種子經營檔案檢查記錄表
3、農作物種子市場檢查品種審定及授權情況檢查記錄表
附表1:
農作物種子市場檢查種子標簽檢查記錄表
編號:
|
受檢 產品 |
產品名稱 |
|
品種名稱 |
| ||
|
包裝規格 |
|
商標或標識 |
| |||
|
受檢單位 |
單位名稱 |
|
聯系人 |
| ||
|
通訊地址 |
|
電 話 |
| |||
|
生產商 |
單位名稱 |
|
聯系人 |
| ||
|
通訊地址 |
|
傳 真 |
| |||
|
序號 |
檢查內容 |
檢查重點 |
檢查結果 | |||
|
1 |
總體情況 |
標注內容是否使用規范的中文 |
| |||
|
2 |
規定的標注內容是否描述完整 |
| ||||
|
3 |
標簽是否存在偽造或涂改情形 |
| ||||
|
4 |
警示標志是否規范醒目 |
| ||||
|
5 |
品種名稱 |
是否符合規范,審定品種或授權品種是否與批準的品種名稱一致 |
| |||
|
6 |
質量指標 |
是否合法,表述是否規范,標注是否完整 |
| |||
|
7 |
種子經營許可證編號 |
是否真實、有效 |
| |||
|
8 |
主要農作物種子生產許可證編號 |
是否超范圍生產 |
| |||
|
9 |
主要農作物品種審定編號 |
是否規范、真實 |
| |||
|
10 |
進口種子應加注內容 |
進口商信息是否完整、規范 |
| |||
|
11 |
轉基因種子應加注內容 |
轉基因種子特定信息是否完整 |
| |||
|
12 |
主要農作物種子品種說明 |
性狀描述是否與審定公告一致,是否處于規定的適宜種植生態區 |
| |||
|
綜合評價及說明 |
| |||||
注:本表一式二份,一份留存被查經營者,一份由檢查人員帶回。
被檢經營者負責人: 檢查人員及相關證件:
(公章、負責人簽名)
附表2:
農作物種子市場檢查種子經營檔案檢查記錄表
編號: 經營者: 地點:
|
檢查項目 |
檢查內容 |
檢查結果 |
|
檔案制作 |
是否建檔 |
|
|
檔案內容是否涵蓋進貨、質量驗證和銷售去向 |
| |
|
制作是否規范 |
| |
|
檔案記錄 |
是否記錄所有作物種子經營情況 |
|
|
記錄內容是否齊全 |
| |
|
是否及時記錄 |
| |
|
銷售去向記錄是否齊全 |
| |
|
檔案保存 |
是否保存檔案 |
|
|
臺帳、合同、發票等是否保存完整 |
| |
|
保存期限是否達到2年 |
| |
|
綜合評價 和說明 |
| |
注:本表一式二份,一份留存被查經營者,一份由檢查人員帶回。
被檢經營者負責人: 檢查人員及相關證件:
(公章、負責人簽名)
附表3:
農作物種子市場檢查品種審定及授權情況檢查記錄表
編號: 經營者: 地點:
|
檢查項目 |
檢查內容 |
檢查結果 |
|
品種審定情況 |
是否屬于未審先推 |
|
|
標注品種名稱是否與審定名稱相符 |
| |
|
適宜種植生態區域與品種審定公告是否一致 |
| |
|
授權情況 |
生產該品種是否已經品種權所有人許可 |
|
|
綜合評價 和說明 |
| |
注:本表一式二份,一份留存被查經營者,一份由檢查人員帶回。
被檢經營者負責人: 檢查人員及相關證件:
(公章、負責人簽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