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錢成明
根據2010年良種推廣統計和匯總,云南省曲靖市主要農作物良種推廣結構呈現三個趨勢和特征。
良種覆蓋率穩步提升,明顯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曲靖市去年主要農作物良種推廣合計827.6萬畝,總體覆蓋率達到了95.1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0個百分點以上。
品種多元化特點明顯,主導和主推品種相對集中。曲靖市生產上統計的雜交玉米品種上百個,面積超10萬畝的主導和主推品種有6個,即宣黃單四號、會單四號、路單八號、宣黃單二號、曲辰三號、勝玉二號,占全市玉米良種推廣面積的55.35%。生產上統計的水稻品種60個左右,主推的品種是楚粳27、楚粳26、楚粳24、楚粳28、馬粳1號、沾粳7號,占全市水稻良種推廣面積的48.82%。生產上統計的蠶豆品種30個左右,主推的品種是鳳豆4號、鳳豆6號、鳳豆1號、鳳豆13號、鳳豆5號,占全市蠶豆良種推廣面積的67.25%。生產上統計的油菜品種20個左右,主推的品種是花油3號、花油6號、花油5號、花油7號、花油8號、A35等,占全市油菜良種推廣面積的75.7%。生產上統計的大春馬鈴薯品種20個左右,主推的品種是合作88號,占全市大春馬鈴薯良種推廣面積的64.19%。生產上統計的小麥品種30個左右,主推的品種是川麥107、云麥42、宜麥1號、靖麥11號,綿陽19號,占全市小麥良種推廣的近一半面積。生產上統計的大麥品種10個左右,主推的品種是澳選3號、V43、港啤1號、紅芒六棱大麥、保大麥,占全市大麥良種推廣面積的2/3。
從總體上看,全市良種覆蓋率明顯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良種科技貢獻率穩步提升。品種雖多樣性分布,但主導和主推品種相對集中的結構特點,非常有利于曲靖市生態多樣性和立體氣候條件下的農業生產和糧食安全。
加大抗旱、抗寒和耐瘠新品種的培育和選育力度,建立和完善品種更新機制。曲靖市地處云貴低緯高原,冬春干旱少雨,夏季低溫寡照,秋季陰雨連綿,病蟲害突出。針對全市的生態條件和生產實際,“十二五”期間,曲靖市種子部門和科研機構積極調整品種選育思路,采取緯度梯度選育和密度選擇選育相配套的技術路線,重點在玉米、水稻、馬鈴薯、油菜、大麥、小麥和蠶豆等主要農作物新品種選育,尤其耐旱、耐寒、耐瘠新品種培育和應用推廣上有較大突破,力爭審(認)定50個農作物優良品種應用于生產,良種覆蓋率持續保持在96%以上。同時,加快品種更新換代步伐。進一步優化農作物品種和品質結構,構建起主推品種、搭配品種和儲備品種相配套,早、中、晚品種相結合,優質、專用、多抗品種相補充的良種推廣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