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江蘇法制報 □華陽升 楊 潔
2009年,泗洪農民王剛承包了泗洪農場200畝土地種植水稻,水稻生長期間,他從李強處買了三唑磷和井崗霉素兩種農藥使用,等到收成在望時,水稻出現不抽穗或孕穗、劍葉短小畸形、潁殼畸形等癥狀,王剛認為這是李強銷售的農藥導致自己辛苦種植的水稻嚴重減產,遂一紙訴狀將李強告上法庭。
庭審上,雙方圍繞農藥是否合格,水稻的減產和出售的農藥之間是否有因果關系進行爭論。原告王剛認為,自己按照平時的耕種方法,并且按照正確方法使用農藥,現在自己200畝的水稻嚴重減產是事實,被告應當承擔農藥是合格的舉證責任。王剛同時向法庭提供了種子購買證明已證實自己的水稻種子是合格的。同時證人也證實沒有用被告提供的農藥的水稻長勢良好。由于減產嚴重,王剛也申請農業監督部門鑒定,鑒定結論是水稻不抽穗確實由某種藥害所致。事故發生后,泗洪縣農業局對水稻測產情況結論是受害稻田比正常低367.7千公斤/畝,被告應當按照時價賠償原告稻田損失共計人民幣181508.48元。
被告李強辯稱,由于自己向原告提供的農藥是別人賒賬抵賬所用,自己并非農藥專門銷售者。另外原告并無證據證實自己的水稻減產與自己銷售的農藥之間有因果關系,雖然有鑒定結論確實水稻不抽穗是某種藥害所致,但鑒定并明確說明是哪種藥。并且水稻成長因素復雜,不僅農藥一方面,還要從環境、種子、氣候及田間管理等各個方面考慮。原告應該在排除其他因素的合理性外,必須要有科學的鑒定結論來證實因果關系的存在。在原告無法提供此證據之前,自己不承擔任何賠償責任。
后原告王剛又向法庭提供在鹽城和上海兩家鑒定機構的產品檢測報告,兩家檢測報告顯示被告出售的農藥含有國家命令先明令禁止使用的毒死P和治螟磷。但被告李強認為雖含有上述兩種物質,但這種物質也是用于水稻害蟲的防治,與水稻減產并無關系。
雙方一度僵持不下,鑒定機構也不能聘請到合適的專家做出相對科學的結論。但原告水稻減產的事實引起相關農林部門的重視,法院多次積極組織調解,雙方經過多次溝通,被告李強也承認自己銷售的農藥確實存在一定瑕疵,遂同意一次性賠償原告60000元的損失。(文中當事人均為化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