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河北科技新聞網 作者:劉志坤
油葵籽粒含油率高,一般達35%~40%,油質好,是我國第四大油料作物。平鄉縣雜交油葵種植始于1997年,但種植面積較小,產量較低,從2008年起,雜交油葵在我縣種植面積迅速擴大,到2010年播種面積達到1.2萬畝,上升為我縣第二大油料作物。許多農民對油葵的管理技術不甚了解,為提高油葵產量,促進油葵產業快速發展,特介紹油葵高產栽培技術如下:
一、油葵生理特點
現在生產上普遍使用的油葵種子是雜交油葵,雜交油葵具有適應性強、耐寒、耐旱、耐鹽堿、耐瘠薄、抗倒伏的特點,特別在幼苗和成熟收獲階段,有較強的耐低溫能力,種子在4℃即能萌動發芽,5℃時可以出苗,8℃~10℃即能滿足正常出苗的需要。幼苗可經受幾小時-4℃的低溫,低溫過后仍能恢復正常生長,具有較強的抗寒性。在氣溫高達50℃時,相對濕度為30%~50%時,憑借葉片的蒸騰作用調節體溫,仍能進行正常的生理活動。油葵的這些特點對適時早播和適當晚收創造了條件。
二、播種技術
1.精細整地。春白地一般在2月份整地,采取旋耕或深耕,達到土地平整、上虛下實、沒有坷垃。結合整地可每畝施用復合肥(含鉀)40公斤,尿素15公斤;有條件的可施有機肥(農家肥)3000公斤以上,再加磷酸二銨20公斤,硫酸鉀7~9公斤。
2.選用良種。我國的雜交油葵品種大多是引進國外的,油葵審定品種一般是由內蒙古、新疆、吉林三省區審定的,河北省目前還沒有通過審定的油葵品種。近兩年在我縣表現較好的油葵品種有美國矮大頭DW567、DW667、新葵10號、伊葵雜3號等。
3.適時早播。油葵從3月到7月均可播種,適播期內播種越早,產量品質越高。在我縣一般采取地膜覆蓋種植模式,可在3月上旬播種。
4.藥劑拌種。市場上銷售的雜交油葵種子一般是包衣種子,如果是沒有經過處理的種子,在播種前需用種子量0.3%的福美雙、代森錳鋅、克菌丹、苯菌靈等殺菌劑拌種防病。另外,用藥劑拌種時,加入硼、錳、鋅等微量元素,有較好的防治效果。
5.合理密植。一般畝留苗3600~4000株。可采用大小行播種方式,即大行距80厘米,小行距40厘米,株距25~30厘米,畝播量350~500克,播深3厘米,播后及時覆膜。
三、田間管理
1.及時查苗補苗。出苗后要視天氣情況進行放風煉苗,并在小苗1~2對真葉、苗高15~20厘米時,及時定苗和查補苗。補苗可采用帶土移栽法,成活率可達90%以上。
2.肥水管理。在施足基肥的情況下,一般不需要追肥。播種時沒施基肥的,須早追肥,可在7~8對真葉時追施氮鉀肥,畝施碳酸氫銨25公斤,或尿素8公斤加氯化鉀15公斤。
雜交油葵根系發達,耐旱不耐漬。對水的要求:一是播種時土壤墑情要好,確保全苗齊苗;二是開花灌漿期易干旱應及時澆灌;三是雨后要及時排除田間積水。另外,結實期應合理供給肥水,增鉀施磷。
3.及時打杈。有的油葵品種有分枝特點,由于養分分散,影響主莖、花盤發育,使花盤變小,產量品質下降,應及早打杈,控制長杈。
4.輔助授粉。人工輔助授粉是減少葵盤空秕粒、提高油葵產量的有效措施。方法如下:用軟棉做粉撲,在花盤上幫助不同花盤的花粉互相傳播,可在盛花期上午8~10點(晨露未干)和下午2點授粉,可提高結實率30%以上。
5.防病治蟲。如發生葉斑病或銹病,可用1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噴治;在授粉后10天左右,用40%樂果乳油1000倍液,或20%愛福丁2號1500倍液噴霧,防治蚜蟲、螨蟲等。
四、適時收獲
當油葵花盤中心的小花凋萎,籽粒變黑時收獲,收獲后將葵盤晾曬3~5天,待曬干后可用木棍敲打、脫粒機脫粒等方法脫下籽粒。
五、注意事項
1.油葵種為一代雜交種,收獲后的籽粒不可再留做種用。
2.種子一定要從有信譽的經營單位購買,不能圖便宜,以免上當受騙,且一定要索要發票。
3.雜交油葵所標明的生育期90天左右,但經多年實踐,在我縣春播油葵生育期一般可達110天左右,收獲后可再種一季油葵,或種植白菜、蘿卜等,但不能再種植玉米、谷子等作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