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河北科技新聞網 作者:孫超 姜磊
番茄果實畸形屬生理性病害,是環境不適造成的,不具侵染性。由于病果外觀難看,口感差,形狀、大小各異,因而不便鮮食和儲運,商品價值和營養價值都很低。發病時,病果率從一成多到五六成不等。
一、癥狀表現
1.指型。心皮結合不良,果皮長出一個或若干突起。
2.裂果型(頂裂、疤果、露籽果)。有些是果實頂部或從果頂到果蒂裂開,形成一條或數條疤痕;有些則是在果皮側面裂開,形成較大的露籽疤。
3.菊型。果皮表面有許多棱狀突起,形似菊花瓣狀。
4.多心型。同一朵花托上長出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果實,有的分離,有的基部重合在一起。
5.混發型。發生上述兩種或兩種以上類型的果實。
二、發病原因
1.低溫。番茄生長適溫為白天20℃~25℃、夜間15℃~20℃、地溫18℃~22℃,其中晝夜溫差宜保持在5℃~10℃。此溫度下植株生長健壯,著花節位低,花朵大而多,果實發育良好。如果溫度低,在13℃以下結畸形果的比率開始增加,7℃以下高發。
2.高溫。當日平均溫度大于25℃,尤其是高夜溫時,整個植株生長和衰老的速度加快,著花節位上升,開花早,但花朵數和花器得到的養分少,花朵變小,發育不良,易落花落果和后期形成畸形果。
3.光照不適。光照過強引起高溫障礙;過弱影響光合作用,植株自身合成的養分少,生長細弱,花芽分化受到抑制,著花節位上升,開花晚,花器小而弱,發育不良,增加畸形果幾率。
4.植物生長素使用不當。用法用量或施用時間不正確產生藥害,影響花芽正常分化導致果實畸形。如赤霉素使用過量,增加多心室畸形果的發生;2,4-D的使用濃度太高,形成臍部突起或凹陷的果實。
5.氮、磷過量或缺鈣、硼也易產生畸形果。
6.肥水供應不合理。水肥過足,易形成頂裂狀果實;水肥供應不足,易形成三角形果實。
三、防治方法
1.培育壯苗。①低溫煉苗。從播種到破心前,苗床保持在10℃時,幼苗可以緩慢成長而不受凍害,增加植株抗寒性,破心后停止煉苗。②增光保溫。增光主要是適時揭蓋草苫,充分利用早晚和連陰天的散射光,苗床的溫度可以用增設電熱線來調節。③適時定植。苗齡冬季60~70天、春季45~50天、夏季30天左右為宜。過早過晚影響根系正常生長。④通風換氣。在整個生長期,都要注意經常通風降濕。⑤合理配制營養土,避免偏施肥,尤其是偏施氮肥。
2.合理密植和整枝。適當稀植,畝密度1800株,采用單稈整枝,吊蔓、綁蔓,每株留7~8穗果,此法可大大提高通風透光性和地溫。結合打杈、摘心,進行疏花疏果,每穗留3~4個果實,疏去病、弱的花、果。
3.平衡施肥。耕種前對土壤進行測定,包括養分、鹽堿等指標,再根據番茄的需肥特點,確定施肥量和肥料種類。施肥時期:有機肥和磷肥以基施為主,氮、鉀肥以基施和追施相結合,微肥則基施或葉面噴施均可。冬季溫室郁閉的時間長,特別是連陰、雨雪天等,可施用二氧化碳氣肥以增加光合作用;葉面噴灑醋、糖與過磷酸鈣的混合液,可提高植株抗寒性;中、后期應及時追肥防植株早衰。
4.正確使用植物生長素。要認真按照使用說明和注意事項使用,包括使用頻率、劑量、部位、方法、時間及使用溫度等,禁止濫用。
5.品種選擇。除傳統的L-402、毛粉802等品種外,應選擇無限生長型、對溫度不敏感、果型整齊、抗逆性強的小葉硬果型品種,如:加茜亞,卓越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