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村干部對種植戶水稻失收深感擔憂

五保老人面對水稻失收欲哭無淚

干癟的稻穗 本報記者 余力 攝
本報記者林夏 黃楚凡報道 金秋10月,水稻成熟了,許多辛勤勞作的農民都歡喜地收獲稻谷。然而,高州潭頭鎮和信宜鎮隆鎮的大量農戶卻欲哭無淚,疑因買到3000多斤劣質谷種,導致他們種下的水稻大面積失收,情況好的有幾成收成,嚴重的則顆粒無收,不少農戶稱即將陷入斷糧的困境。昨日,記者接到群眾報料后,趕往現場調查了解。
問題水稻稻穗干癟
在高州潭頭圩的一間種子店門前,記者見到了手持數株水稻的農民,他們向記者介紹:“這是用‘金兩優33’谷種種出來的水稻,稻穗里面沒有米粒。”記者看到,這些水稻的葉子和莖都呈綠色的,稻穗卻是枯黃的,谷粒較扁而不像正常的谷粒那樣飽滿。農民們稱,大面積水稻都出現了這種情況,且僅有“金兩優33”和“Y兩優9918”這兩種水稻有問題,因此他們懷疑是買到了劣質種子,以致顆粒無收。
隨后,農民帶記者來到了信宜鎮隆鎮北畔紅衛村的“馬石垌”農田。在這大片的農田里,問題水稻特別顯眼,生長正常的水稻田塊都呈健康的黃綠色,問題水稻則呈枯黃色。走近細看,正常水稻結著飽滿的尚未成熟的稻穗,問題水稻則結著干癟、枯黃的稻穗。在問題水稻與正常水稻交界處,兩者的區別尤其明顯。
農戶懷疑谷種有問題
紅衛村的農戶張松走進自己的田里,看著問題水稻傷心地說,“我種了4畝多水稻,都使用了‘金兩優33’這個種子,現在一粒谷都收割不到了,一家老小吃什么呀?”張松稱,他的村子里有6戶都有同樣的遭遇,多則種了10畝問題水稻,少則種了3畝。在中秋節前,問題水稻便開始結穗,當時他和其他農戶已發現水稻生長異常,曾叫種子店的人來看過。除了“馬石垌”,還有不少農田都發現了問題水稻,使用的谷種是“金兩優33”或“Y兩優9918”,農戶懷疑買到的這兩種谷種都有質量問題。
接著,記者跟隨高州潭頭鎮潭頭珠肉忽村(音)的村長劉家權去看了他村子里的問題水稻。“看到水稻成熟了,本來是很高興的事,但沒想到這些水稻葉子沒事,稻穗卻是干枯沒米的。我家買了12斤問題谷種,種了6、7畝,全部顆粒無收,家里沒有種其他的東西,真不知道該怎么辦了。村里的劉權青買了5斤問題谷種,劉明興買了7斤,同樣失收。我們找過賣谷種的老板,老板說是病害。這怎么可能是病害呢?相鄰地塊的其他品種水稻一點事都沒有呀,估計是谷種有問題。”看著自己家的枯黃稻穗,劉家權既難過又氣憤,“村里那么多田都失收,我作為村長心里不好受呀!”
許多農戶告訴記者,“金兩優33”的禾苗長勢很好,大家都以為會有1000多斤的畝產,誰知道結的稻穗全是干癟沒米的。根據谷種包裝袋上的說明,這谷種是遲熟的,要144天才成熟,事實上不到110天就成熟了。潭頭村委會潭頭村的梁德建,一口氣買了30斤的“金兩優33”,種了12畝水稻。他說,“全部失收,家中沒有余糧。心里非常難過。”
五保老人“賣谷治病”成空
“原計劃收成后賣掉一部分稻谷,換點錢回來治病的,現在什么都沒有了。我無兒無女,是個五保戶,這下可怎么辦呀?”與劉家權同村的五保老人潘祿彬掏出幾個包裝谷種的塑料袋子,再從袋子里找出一張種子代銷單據,向記者說起了失收給他造成極大影響。他說,自己一直以來靠種田養活自己,今年6月花120元買了6斤“金兩優33”谷種,辛苦播種施肥、澆水耕耘后,就盼著有個好收成,從而收割的谷子填飽肚子之余還能拿一部分去換錢。由于自己身體不好,他非常需要籌點錢治病,而對他來說,唯一掙錢的辦法就是賣稻谷。按照正常情況預計,這6斤谷種產出的谷子,扣除口糧,還剩余大部分可以拿去換錢,可是失收的事實擺在眼前,他的“賣谷治病”的愿望落空了。“沒錢治病了,沒錢治病了……”這位樸實的老農不斷重復著這句話,老淚縱橫。
種子店稱農業局已立案調查
據農戶反映,他們是從潭頭圩上的兩間種子店購買到問題種子的。其中一間種子店的老板告訴記者,他店里賣出了“Y兩優9918”水稻雜交種(產地湖南)2000多斤,金山都水稻雜交種的“金兩優33”種子(產地福建)1000多斤,這兩種谷種都是從茂南一家種子店進貨的,全部賣出去了,一般每2斤谷種可種一畝地。“‘金兩優33’是試種的種子,當時因為相信種子公司,聽說它產量不錯,就購進了。事件發生后,信宜農業局立案調查了,給我作了筆錄,讓我與種子公司及農戶協商好解決賠償事宜。”該老板說,“不過,現在種子公司與農戶還沒談得攏,種子公司稱是病害只答應補償而不是賠產,而農戶要求每畝至少賠700斤谷。”農戶給記者算了一筆帳:“雇農用機械耕耘120元,施肥150元,農藥50元,種子40元,這是一畝稻田的基本支出。”
另一家種子店的老板說,他從茂名購進了500多斤“金兩優33”種子,全部賣出了,結果發現這批種子全部有問題。其稱,他店里售出的這批種子約影響200多畝水稻70戶農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