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燕趙都市網 燕趙都市網駐張家口記者 劉雅靜

“南有雜交稻、北有雜交谷”。雜交谷是張家口市經過40多年潛心研究培育出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國際領先水平的科研成果,具有耐旱節水、抗病耐瘠、抗逆能力強、生產成本低、高產穩產、米質優良、營養保健等優良特點,不僅適宜有灌溉條件的水地種植,而且適宜在丘陵山區的旱地種植。推廣雜交谷種植,做大做強雜交谷子產業,對保障糧食安全、生態安全,有效緩解干旱缺水狀況,加快提升旱作、節水、高效農業發展水平,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特別是貧困地區脫貧致富,具有重要意義,已得到國家領導人和聯合國糧農組織的高度重視。為加快推進雜交谷子產業化發展,日前,張家口市專門制定出臺具體措施。
培強龍頭企業,加強科技創新
據介紹,按照規劃,張家口將由該市農科院、宣化巡天種業公司、巨鹿治海科技公司三家單位,注冊組建實體性公司,以政府推動、企業經營、市場運作、科技支撐為原則,逐步建立包括種業、生產資料、農機、米業生產及加工轉化等多個分公司,力爭用3-5年的時間,以張家口農科院為核心,打造出一個集產學研、科工貿、產加銷為一體的具備與跨國種業巨頭在國際市場競爭實力的知名上市公司。
同時,該市計劃深入開展谷子雜種優勢機理研究、雄性不育系與恢復系創新與鑒定研究、優勢組合組配研究、雜交谷子種子生產技術、雜交谷子抗旱節水高產高效栽培技術研究、雜交谷子示范基地建設及產業化體系研究,在理論成果轉化和新品種培育上實現新突破。制定谷子雜交種質量國家標準,建立起雜交谷子信息與數據平臺,構建高效穩定的谷子轉基因技術體系、雜交谷子廣泛應用的產業化體系。
加快產業步伐,加強品牌建設
按照規劃,該市將在海南建立固定的百畝南繁育種基地,加快育種進程。在懷來、宣化、蔚縣等重點縣區建立高產攻關田示范基地,為全國大面積推廣樹立樣板。加強種植技術推廣工作,面向農民大力開展雜交谷子播種、施肥、除草等各個環節的栽培技術培訓,培養一批雜交谷子良種、良法推廣的技術骨干。深入開展科技人員下基層送服務活動,指導農民推廣雜交谷子與其它作物間作、套種技術。積極配合聯合國糧農組織在非洲馬里、貝寧、塞內加爾等9國搞好雜交谷子試驗示范工作,積極推進國際雜交谷子培訓中心項目、馬拉維農業示范中心項目建設,逐步擴大雜交谷子在全世界的推廣種植面積。
同時,該市將以治海科技有限公司為引領,加大谷子產品綜合利用、延伸開發的探索與研究,鼓勵企業利用谷子開發釀造、化工、醫藥、飼料等深加工產品,建立3 -4家經濟實力強、銷售網絡完善、生產經營規模大、市場信譽好的營銷龍頭企業,堅持用品牌拓市場、以品牌增效益,積極申報全市統一的雜交谷子及其產品的注冊品牌,支持企業開展各具特色的雜交谷子名牌基地、名牌種子、名牌小米、名牌加工產品等品牌建設。加強“蔚縣貢米”、“上谷金米”、“花園金米”等品牌商標的保護和利用,積極爭取國家“中國雜交谷子之鄉”等名牌標志,推進地理標志注冊與保護,積極申報注冊有機品牌。積極利用國內外各種新聞媒體,加強品牌宣傳推介,擴大雜交谷子知名度和影響力。
強化組織領導,加大政策扶持
按照規劃,張家口市將把發展雜交谷子產業作為發展旱作、節水、高效農業的具體措施,作為推進現代農業建設的突破口和重要載體,由張家口市雜交谷子推廣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全市雜交谷子推廣種植與產業化發展的組織領導與統籌協調工作;把雜交谷子作為張家口的一張名片,以“南有雜交稻,北有雜交谷;南有袁隆平,北有趙治海”為口號,系統向國內外社會各界宣傳推介雜交谷子科研、種植及其產業化發展前景。
在財政資金、貸款貼息、項目建設補貼等方面,該市將設立雜交谷子發展專項資金,市本級財政每年安排不少于200萬元、重點縣不少于50萬元的專項資金,用于雜交谷子良種推廣、標準化基地建設、知名品牌打造、龍頭企業培育、產業體系建設、營銷網絡及新品種、新技術推廣網絡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