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四川日報
紅菜薹是消費者比較喜歡的秋冬季蔬菜品種,從這幾年的市場表現看,一直不錯,在成都市場上初上市一般都是4元~6元一斤,生產旺季也是2元~4元一斤。
“紅菜薹生長期相對要長一些,一般播種后50~60天開始采收,但從這幾年的情況看,農戶種植效益相當不錯。”8月30日,成都市一家蔬菜種子銷售公司經理李健向記者推薦這個品種,在他看來,這個品種不僅能很好解決災區農民的蔬菜自給問題,多的拿到市場上去買,收益可觀。
據該公司技術人員介紹,川南一帶,應選擇耐熱性抗病性較強的品種。而龍門山一帶,一般要作越冬栽培,則應選擇抗寒性強品種。雖然已錯過8月下旬處暑前后這個最佳播期,但也不用擔心,因為紅菜薹7月至9月下旬適合播種,并且播期推遲,死苗還少,只是會縮短采收期,使采收的次數減少,有些影響產量。
育苗時,苗床應深翻平整,每平方米苗床播種1~2克種子。為防治苗期病害,可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克拌細土50公斤左右,1/3墊底,以2/3藥土蓋種。出苗前保持土壤潮濕,出苗后遇高溫干旱天氣,宜在每天傍晚澆水,注意防蚜蟲、黃曲條跳甲和小菜蛾等。極早熟品種的苗齡為20~24天,超過24天可能會發生苗床中抽薹或定植后未長蓮座葉就抽苔,中熟品種苗齡25天為好,不栽滿月苗。只有晚熟品種可以栽滿月苗。
栽紅菜薹的地塊最遲應在定植前10天整好,以便多炕曬。一般耕耙兩遍,一般耕一次曬幾天后,再耕耙一次,且按1~1.2米(包溝)開溝作畦,一畦兩行,早熟品種的畦可窄一些。定植前施足底肥,每畝施2500公斤優質農家肥或100公斤復合肥。
定植前一天將苗床澆透水,以便于取苗。定植時取苗能帶土最好,不能帶也盡量少傷根,隨取隨栽。幼苗不宜栽得過深,防止將苗蓋住,隨栽隨澆水。栽完一塊田最好灌一次透水,但只可浸灌,不可漫灌。極早熟品種窄行35~40厘米,早中熟品種窄行40厘米,株距30~35厘米。如遇到定植前后有早苔現象,可將主苔摘除,適當追施氮肥,結合灌水提苗畝施尿素15公斤。
整個生長期應保持土壤濕潤,發現葉片萎焉及時澆水。全生育期追肥4~5次,畝用尿素5~10公斤,封行前追第二次,畝用氯化鉀加尿素10公斤,側薹、孫薹采收時各追一次。
紅菜薹病害主要有霜霉病、軟腐病、病毒病、黑斑病、根腫病等,根腫病應注意炕地、輪作。蟲害主要有黃曲條跳甲、蚜蟲、菜螟、小菜蛾等,應注意觀察,發現病蟲及時防治。霜霉病主要發生在蓮座葉生長期,用25%甲霜靈500倍液或58%金雷多米爾600倍液噴霧防治。軟腐病多源于采收后的植株傷口感染處,一般高溫期發病嚴重,隨著溫度的降低,病害減輕。
采薹后用泥巴涂抹傷口防感染。采收后也可用200毫克/升農用鏈霉素或50%DT300倍液或77%可殺得500倍液或15%代森錳鋅6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噴霧。病毒病用25%病毒A250倍液或83增抗劑300倍液噴霧防治,結合噴施葉面肥鉀寶或磷酸二氫鉀液。
當菜薹長到35~40厘米,2~3朵花開,少量花蕾發黃時即可采收。采收時注意前期每周采收兩次,后期氣溫低每周采收一次,采收宜在下午進行,以減少機械損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