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省小麥收獲偏遲,部分地區干旱,對于鐵茬播種玉米的田塊,存在出苗偏晚、貪青晚熟的風險。加上我省主汛期即將來臨,玉米拔節期如果雨水較多,也可能導致玉米徒長,后期株高偏高,不抗倒品種存在倒伏的風險。建議采取以下管理措施促晚播玉米早發早熟。
抓緊進行苗期中耕 玉米出苗后及時進行中耕,疏松土壤,達到增溫、松土、促根、滅草的目的,促進玉米快速生長發育,盡早成熟。
及時追肥 在玉米有8~12片葉時進行追肥,每畝追施尿素10~15公斤,追肥深度10~15厘米。
葉面噴肥 對于出現 “花白苗”缺鋅癥狀的玉米田,可用0.2%的硫酸鋅溶液在苗期噴施1~2次。為維持后期葉片功能,補充營養,促進生長發育,增強抗逆性,可于玉米拔節期每畝用磷酸二氫鉀150克、尿素300克對水30公斤溶解后葉面噴施。
加強玉米螟的防治 近年來,玉米螟逐年加重,應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其發生。在心葉期,將每克含分生孢子50億~100億的白僵菌拌顆粒10~20倍,撒入玉米心葉叢中,每株1~2克。也可在玉米心葉末期往喇叭口內投施1.5%的辛硫磷顆粒劑或3%的呋喃丹包衣顆粒劑或3%的廣滅丹顆粒劑,用量每畝1~2公斤。
化學調控防止倒伏,對后期倒伏株根據實際情況及時加以扶正 對于抗倒性比較差的玉米品種,每畝用玉米健壯素10克對水15~20公斤,在玉米大喇叭口末期即抽雄前7天左右,均勻地噴灑在植株上部葉片上。噴灑后一般可使植株矮化15~20厘米,穗位高降低15~18厘米,可防止后期倒伏發生。若玉米后期出現倒伏,最好在2~3天組織勞動力突擊扶起來,如拖延時間,玉米長出新根時再扶必然拉斷根系,打亂為增加光合作用而重新調整建立的葉片層次,影響光合作用及輸導養分的正常進行。玉米倒伏后一旦拖延則不必再扶。
后期促早熟措施 放秋壟、除大草有利于改善田間通風透光條件,增強根系活力,促進灌漿,還有利于防止下一年雜草的危害。隔行去雄、打枯萎底葉、除空稈和嚴重病株,改善田間通風透光條件,減少不必要的養分消耗,促使增產。站稈扒皮晾曬,降低收獲期子粒含水量。 (延津縣農業局 侯平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