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河網-河南日報農村版
新華網河南頻道7月24日訊 大河網-河南日報農村版報道: (記者伊勝利)7月21日,記者在開封市金明區杏花營鎮的田地里看到,成塊成塊的玉米長勢異常,植株稀稀拉拉,整株發粗,節間縮短,根部膨大,植株葉片扭曲變形,邊緣發黃。一位農民憂心忡忡地說:“往年到這個時候玉米都一人多高了,今年長得又短又粗,不知道是不是種子出了問題?”
該市植保植檢站副站長張國民告訴記者,這是玉米粗縮病所致,該病又被稱作“玉米癌癥”。截至目前,全市玉米粗縮病發生面積高達30萬畝,是全省發病率最高的地區,部分嚴重的地塊發病率達到了90%以上,輕的田塊發病率也在30%~50%之間。
據了解,玉米粗縮病發生比較集中地區在杞縣、通許縣和開封郊區的一些鄉鎮。按照畝產玉米1000斤、1斤玉米1元計算,農民直接經濟損失將高達3億元。
針對玉米粗縮病發生面積大、農民損失嚴重的嚴峻形勢,該市農林部門專門組成專家組研究對策,并提出以下應對措施:一是對發病輕的地塊可用920(赤霉素)+病毒A噴霧,減輕病害損害,盡可能提高玉米產量。二是對發病嚴重地塊,進行鏟除補種,可補種綠豆、豆角、蘿卜、紅薯等。三是及時消除田間地頭雜草,減少寄生和危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