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梅 吳慶忠 劉鑫 來源:河北科技報
大蔥常見病害有褐斑病、軟腐病、黃矮病、炭疽病等,菜農要辨別防治。
一、大蔥褐斑病
大蔥褐斑病又稱葉尖黃萎病,主要危害葉片,葉片染病易從上部開始,初為水浸狀黃褐斑點,繼而生成梭形病斑,一般長10~30毫米,寬3~6毫米,斑中部灰褐色,邊緣褐色,斑面上易產生黑色小點,即子囊殼,嚴重時,幾大病斑融合,導致葉片局部干枯。
防治方法:(1)選用高腳白、三葉齊、雞腿蔥、章丘大蔥等耐熱品種。(2)加強管理,雨后及時排水,防止蔥田過濕,提高根系的活力,增強抗病力。(3)發病初期噴灑50%速可靈可濕性粉劑或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也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加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每7~10天噴1次,連噴2~3次。
二、大蔥軟腐病
大蔥細菌性軟腐病有逐年上升趨勢。一般先從莖基由下向上擴展,初侵染呈水漬狀長形斑點,后產生半透明狀灰白色病斑,接著葉鞘基部軟化腐爛,致葉片折倒,病斑向下擴展,假莖部染病初呈水浸狀,后內部開始腐爛,散發出細菌病害所特有的惡臭味。
防治方法:(1)增施有機肥,培育壯苗。適期移栽,勤中耕,淺澆水,增施磷鉀肥,防止氮肥過多。(2)及時防治地下害蟲和地上害蟲,減少人為傷口。(3)化學防治。發病初期選用77%可殺得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2%硫酸鏈霉素可溶性粉劑2000倍液、14%絡胺銅水劑250倍液噴霧,視病情隔7~10天噴1次,連噴2~3次。
三、大蔥黃矮病
大蔥黃矮病又稱大蔥病毒病,大蔥從苗期到成株均可得此病,得病株生長受阻,葉片凸凹不平,皺縮扭曲,葉變細,葉尖逐漸黃化,葉片上有時產生長短不一的黃白色條斑或黃綠色斑駁。重病株嚴重矮化,葉扭曲變小、扁平,生長停止,蠟質減少,葉下垂變黃,嚴重者則全株萎縮枯死。
防治方法:(1)農業防治。栽蔥前除去田間雜草,剔除病苗,適時追肥澆水并注意不和其他蔥蒜類作物鄰作。(2)及時防除蚜蟲和薊馬。(3)增施有機肥,適時追肥,噴施植物生長調節劑,增強抗病力。(4)發病初期噴灑1.5%植病靈乳劑800倍液或20%病毒A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隔5~7天防1次,防治2~3次。
四、大蔥炭疽病
危害葉、花莖和假莖。葉初侵染呈近紡錘形、梭形至不規則斑點,淡灰褐色至褐色,斑上生許多黑色小點,即病菌分生孢子盤,嚴重時引起上部葉片枯死。多雨年份長期遇陰雨連綿,排水不良的低洼地發病較重。
防治方法:一般采用80%炭疽福美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70%大生600倍液在發病初期噴施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