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99视频精品全部 国产,色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网,国产AV熟妇人震精品一品二区,欧美做爰片高潮视频大尺度

VIP標識歡(huan)迎光臨種(zhong)業商務(wu)網 | |
商務中心
商務中心
發布信息
發布信息
排名推廣
排名推廣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科技 » 正文

玉米畝產900公斤的高產栽培技術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0-05-13  作者:中國種業商務網  瀏覽次數:1392
 

來源:齊魯網

    [提要]黃淮海地區是全國玉米最大的集中產區,包括山東、河南全部,河北的中南部,山西中南部,陜西中部,江蘇和安徽北部,屬溫帶半濕潤氣候,無霜期170-220天,年均降水量50  黃淮海地區是全國玉米最大的集中產區,包括山東、河南全部,河北的中南部,山西中南部,陜西中部,江蘇和安徽北部,屬溫帶半濕潤氣候,無霜期170-220天,年均降水量500-800毫米,多數集中在6月下旬至9月上旬,自然條件對玉米生長發育極為有利,播種面積占全國玉米種植面積的30%以上,總產量占全國的50%左右。

  與有利的自然條件相不一致的是,黃淮海地區的夏玉米平均單產只有400公斤/畝左右,極少量的高產田產量卻達到1100公斤,但也很不穩定,高產玉米新品種的增產潛力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同時,從2000年開始,我國糧食生產出現耕地面積、播種面積、總產量和人均占有量連年減少,糧食生產能力持續滑坡,2002年比1999年糧食播種面積減少1000萬公頃、糧食總產減少5132萬噸、人均占有量減少48公斤。我們面臨的糧食安全問題日益嚴峻。因此,高產玉米新品種豐產高效栽培技術的研究和應用示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下面,咱們就詳細地說一說玉米畝產900公斤的高產栽培技術。

  一、精細播種

  "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一旦播種質量不高,造成缺苗斷壟,或出苗參差不齊,苗子大小不一,就很難實現玉米高產。播種質量的好壞,在高產栽培中尤為重要,要改過去的"三分種,七分管"為"五分種,五分管",抓好播種這一環節,做到一播全苗,對實現苗全、苗齊、苗勻、苗壯,獲得玉米高產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玉米播種需要注意整地、選種、合理密植、施用除草劑等幾個方面,下面我們就詳細地介紹一下。

  1、增施有機肥,適量施用基肥,創建超高產土壤

  高肥力是獲得玉米高產的基礎,創建超高產土壤,主要措施是施用有機肥料和土壤的深層耕作。有機肥每畝施用200~500公斤,或優質腐熟圈肥3000~4000公斤,化肥的施用原則是磷鉀肥全部做基肥,盡可能少用氮素化肥做基肥,一般以總施用量的1/3左右為宜。深層土壤耕作結合深施底肥,可以改善土壤結構,增強通透性,提高深層土壤肥力。

  2、良種選擇,種子精選,藥劑拌種,確保苗齊、苗全

  (1)良種選擇

  良種是增產的內因。生產實踐證明,良種在玉米增產中的作用可以占到30%~50%,實現良種良法的配套才能實現玉米高產穩產。在良種選擇上要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要選用一代雜交種。雜種一代在生長勢、抗逆性、產量等方面都優于其親本的現象,稱為雜種優勢。雜種二代與雜種一代相比,在生長勢、生活力、抗逆性、產量等方面均有所下降。用雜種二代作種子,要比一代減產30%以上,所以不要將雜種二代當做種子在翌年繼續種植,不用質量差、純度低的一代種。

  其次,選用緊湊型品種。當前的玉米良種主要有兩種類型:一是緊湊型,二是平展型。實踐已經證明,緊湊型良種的增產潛力高于平展型。玉米高產田以采用緊湊型良種為宜,這也是今后玉米良種向更高產邁進的發展趨勢。

  此外,還要注意品種的生育期,因地制宜選用良種。麥田套種的夏玉米要選用中晚熟品種,麥收后夏直播玉米要選用中早熟品種。

  (2)種子處理

  首先,要精選種子,挑除掉破碎、發霉變質籽粒和秕粒,選用大小一致的籽粒。做好發芽試驗。種子的發芽率應在95%以上,以確保全苗。

  其次,播種前,需要浸種8小時,晾干后用40%甲基異柳磷和2%立克秀,按種子量的0.2%進行拌種,防治粗縮病、苗枯病、黑穗病和地下害蟲。
  3、合理密植,備足種子,適期播種

  確定合理密植的原則,就是根據品種和栽培條件的改變確定適宜密度,使群體與個體的矛盾趨向統一,較好地協調穗數、穗粒數和粒重三者之間的關系,從而達到提高產量的目的。生產上要注意選用株型緊湊、耐密植的品種。

  "有錢買種,沒錢買苗"。為了達到一次播種一次全苗,播種前必須準備充足的種子。播種量的多少與籽粒大小、發芽率、種植密度、整地質量、土壤坰情、播種方式、栽培目的等因素有關。點播時的播種量按下式計算:

  夏直播玉米的播期越早越好,晚播會造成嚴重減產。黃淮海地區一般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播種夏玉米。要因地制宜采用合理的搶種方法。具體方法主要有兩種,一是麥收后先用圓盤耙淺耕滅茬然后播種;二是麥收后不滅茬直接播種,待出苗后再于行間中耕滅茬。直播要注意做到:墑情好,深淺一致,覆土嚴密。為確保苗齊、苗全,播后根據土壤墑情澆蒙頭水。

  4、施用學除草劑,杜絕雜草

  雜草耗肥、耗水、爭光,也是玉米苗期某些病害、蟲害的中間寄主,對玉米苗期的正常生長發育影響較大,嚴重時會形成弱苗。方便、省力、有效的方法就是采用化學除草,也就是在播種后出苗前地表噴灑除草劑,化學除草要嚴格選擇除草劑種類,準確控制用量。播種后出苗前施用的除草劑有:

  (1)、15%甲基黃草酮SP(/SC) 該藥對馬唐、馬齒莧防效不如對照藥劑玉農樂,施藥時加入助劑可以提高其對禾本科雜草的防除效果。雖然施用后個別玉米田葉片有白化現象,但玉米產量不受影響用藥劑量為50~65克/畝,在玉米苗后早期、雜草2~4期施藥。對闊葉雜草防效在90%以上,對禾本科雜草防效在80%左右。

  (2)、乙草胺   乙草胺(50%乳油)是我國生產量最大的一種除草劑。每畝用量150-200毫升。乙草胺主要防治一年生禾本科雜草,對雙子葉雜草防效差。

  (3)、都爾  72%乳油,又名異丙甲草胺、屠莠胺、杜耳。每畝用量為100-150毫升。

  (4)、丁草胺  50%、60%乳油,又名滅草特、去草胺、馬竭特。每畝用量60%丁草胺125-150毫升,50%丁草胺150-185毫升。

  (5)、乙莠水  乙莠水是阿特拉津與乙草胺的混配劑。每畝用量200-300毫升。

  生產實踐證明,用50%乙草胺乳油100-120兌水 30-50公斤,均勻噴灑地面,除草效果可達98%以上。土壤墑情好時,藥效更明顯。

  播種后沒有及時噴灑除草劑的,也可以在玉米進入拔節期后,可用72%的2,4-滴丁酯每畝50-70克;或用80%的2,4-滴鈉鹽每畝75-100克噴霧,及時除草。

  二、田間管理

  玉米的田間管理是根據玉米生長發育規律及其各生育階段的生物學特性,用肥水管理等促控措施來滿足玉米不同生育期對水、養分的需求;同時防治病蟲害,使個體與群體協調發展,達到高產、穩產、高效、低耗的目的。按照玉米不同時期的形態特征、生育特點和生理特性,田間管理一般分三個階段進行。

  1、苗期管理

  玉米苗期是營養生長階段,即長根、增葉和莖節分化階段,是決定葉片和莖節數目的時期,植株的生長中心是根系。到拔節時,展開葉片數達到6片,此時葉片數和節間數已經確定。植株體內氮素代謝旺盛。幼苗喜溫,較耐干旱,怕澇,田間更怕苗荒與草荒。土壤宜疏松。田間管理要立足于"早管促早發",防止出現"老小苗"。

  苗期田間管理的主要目標是促根壯苗,通過合理的栽培措施實現苗足、苗齊、苗壯和早發。主要田間管理栽培措施有:

  (1)及時間苗、定苗

  間苗、定苗的時間要因地、因苗、因具體條件來確定。夏直播玉米生長快、易保苗,可適期早進行。一般情況下可以把握3片可見葉時間苗,5片可見葉時定苗。為確保收獲密度和提高群體整齊度及補充田間傷苗,定苗時要多留計劃密度的5%左右,其后在田間管理中拔除病弱株。

  (2)及時中耕、除草

  定苗前后中耕易淺,一般5cm左右,以防"芽澇";拔節期前后中耕應深些,行間可達10cm左右。苗期一般中耕2次,達到破除板結,疏松土壤,促進根系發育的目的。

  (3)及時追肥、澆水

  苗期追肥有促根、壯苗和促葉、壯稈作用,一般在定苗后至拔節期進行。除使用速效氮、磷、鉀肥外,也可追施腐熟有機肥。

  苗期追肥量,原則上磷、鉀肥全部施入,氮肥追施量因地、因苗確定。高產田一般不高于總追氮量的20%~30%,中產田占50%~60%,低產田占60%以上。玉米苗期追肥除速效氮肥外,應重視速效磷、鉀肥的配合施用。

  苗期追肥一般采用溝施或穴施。施肥深度應根據追肥時的株高確定,防止溝土埋苗。化肥施用深度應大于5cm,有機肥施用深度10cm左右。可以在距玉米植株15~20cm處開溝,將有機肥、化肥等一次施入,覆土蓋嚴,提高肥效。

  玉米在苗期耐旱能力較強,一般不需灌溉。

  (4)及時防治病蟲害

  玉米苗期蟲害主要有地老虎、粘蟲、蚜蟲、薊馬等。

  防治方法為:播種時使用毒土或種衣劑拌種。出苗后可用2.5%的敵殺死800~1000倍,于傍晚時噴灑苗行地面,或配成0.05 %的毒砂撒于苗行兩側,防治地老虎。用40%樂果乳劑1000~1500倍液噴灑苗心防治蚜蟲、薊馬、稻飛虱。用20%速滅殺丁乳油或50%辛硫磷1500~2000倍防治粘蟲。

  玉米苗期還容易遭受病毒侵染,是粗縮病、矮花葉病的易發期。及時消滅田間和四周的灰飛虱、蚜蟲等,能夠減輕病害的發生。

  2.玉米穗期管理

  玉米拔節至抽雄這一階段為穗期。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并進,長葉、拔節、雄雌穗分化與形成。大喇叭口期(12片展開葉,上部的棒三葉甩開呈喇叭口狀)已形成4-7層地下節根(次生根),并向縱深擴展。大喇叭口之后,地上節根(氣生根)陸續出現,莖稈節間迅速伸長,雄穗和雌穗迅速分化。夏玉米的穗期一般經歷35天左右。

  穗期是玉米一生中生長最旺盛的階段,需要的養分、水分也比較多。此期決定了穗花數的多少,是影響果穗大小,粒數多少的關鍵階段。田間管理的主攻目標是:稈壯、葉大、穗大、粒多,特別是要重視大喇叭口期的肥水管理。主要田間管理栽培措施有以下幾方面:

  (1)拔除弱株,中耕促根

  夏玉米一般種植密度偏大,由于種子、地力、肥水、病蟲為害及營養條件的不均衡,不可避免的產生小株、弱株。套種玉米由于生長環境較差,產生小株和弱株的可能性就更大一些。小株、弱株既占據一定空間,影響通風透光,消耗肥水,又不能形成相應的產量。因此,應及早拔除,以提高群體質量。

  穗期一般中耕1~2次。拔節至小喇叭口期應深中耕,以促進根系發育,擴大根系吸收范圍。小喇叭口期以后,中耕宜淺,以保根蓄墑。生產實踐證明,多雨年份,地下水位高的澇洼地,培土增產效果明顯;干旱或無灌溉條件的丘陵、山地及干旱年份均不宜培土,以免增加土壤水分蒸發,加重旱情。

  (2)重施穗肥

  夏玉米穗期正處于高溫多雨季節,生長速度極快,需肥量很大。夏玉米穗期(大喇叭期前后)是追肥最重要的時期。穗期追肥既能滿足穗分化發育對養分的要求,又促葉壯稈,利于穗大粒多。生產實踐證明,不論是套種玉米還是夏直播玉米,只要適時適量追施攻穗肥,都能獲得顯著的增產效果。穗期追肥以速效氮肥為主。追肥時間一般以大喇叭口期為好,具體運用要因苗勢、地力確定。

  高產田穗肥占氮肥總追施量的50%~60%,一般每畝追標準氮肥40公斤。氮素化肥作追肥應深施蓋嚴,減少養分損失,提高利用率。氮肥施用過淺和過深均不好,以深施10cm左右的產量最高。穗期追肥一般距玉米行15~20cm,條施或穴施,缺墑時應施后隨時灌溉,提高肥效。

  (3)及時澆水和排灌

  夏玉米穗期氣溫較高,植株生長旺盛,蒸騰、蒸發量大,需水多,尤其該階段的后半期需水量更大。此時干旱主要影響性器官的發育和開花授粉,使空稈率和禿頂度增加。因此,抽雄前后一旦出現旱情,要及時灌溉。根據高產玉米水分管理經驗,玉米穗期階段要灌好兩次水。第一次在大喇叭口前后,正是追攻穗肥適期,應結合追肥進行灌溉,以利于發揮肥效,促進氣生根生長,增強光合效率。灌水日期及灌水量要依據當時土壤水分狀況確定。當0~40cm土壤含水量低于田間持水量的70%時都要及時灌溉。灌水量一般每公頃600~900m?,干旱時應適當增加。第二次在抽雄前后,一般灌水量要大,但也要看天看地,掌握適度。玉米地面灌水通常采用溝灌或隔溝灌溉,即不影響土壤結構,又節約用水。

  玉米穗期雖需水量較多,但土壤水分過多,濕度過大時,也會影響根系活力,從而導致大幅度減產。因此,多雨年份,積水地塊,特別是低洼地,遇澇應及時排除。

  (4)防病蟲、防倒伏

  夏玉米穗期主要病蟲害有大斑病、小斑病、莖腐病及玉米螟等。藥劑防治玉米莖腐病可用10%雙效靈200倍液,在拔節期及抽雄前后各噴1次,防治效果可達80%以上。玉米螟一般在小喇叭口期和大喇叭口期發生,可在9~11片展開葉期間,用3%的呋喃丹顆粒劑或2.5%的辛硫磷顆粒劑撤于心葉叢中防治,每株用量1~2g。

  2.花粒期管理

  玉米抽雄到完熟階段為花粒期。夏玉米花粒期一般45天左右。此期是玉米籽粒產量的形成階段,是田間管理的重要時期。

  玉米抽雄期以后所有葉片均已展開,株高已經定型,除了氣生根略有增長外,營養生長基本結束,進入以籽粒生長發育為中心的生殖生長期,是形成產量的關鍵時期。開花授粉階段既是需肥的高峰期,又是需水的臨界期,對光照條件也很敏感,缺肥、缺水或低溫陰雨都能造成嚴重減產。

  田間管理的主要任務就是防止植株早衰,維持較大的綠葉面積,提高光合能力,爭取粒多、粒重。主要田間管理栽培措施有:

  (1)補施攻粒肥

  隨著生產條件的改善和產量水平的提高,夏玉米中后期施肥澆水和其他管理措施越來越受到重視,成為實現高產突破的新的著力點和主攻方向。高產實踐證明,玉米生長后期葉面積大,光和效率高,葉片功能期長,是實現高產的基本保證。而玉米綠葉活稈成熟的重要保障之一就是花粒期有充足的無機營養。因此,應酌情追施攻粒肥。

  攻粒肥一般在雌穗開花期前后追施,以速效氮肥為主,追肥量約占總追肥量的10%~20%,注意肥水結合。高產夏玉米生育后期需肥量較大,對灌漿期表現缺肥的地塊,還可采用葉面追肥的方法快速補給。

  (2)及時澆水與排澇

  實現夏玉米高產的一項重要措施就是增加后期灌水次數和灌水量,加強花粒期水分管理,是保根、保葉、促粒重的主要措施。花粒期土壤水分狀況是影響根系活力、葉片功能和決定粒數、粒重的重要因素之一。此期玉米耗水量占總耗水量的50%左右,籽粒形成期和乳熟期適宜的土壤相對含水量為70~80%,蠟熟期為70%左右。特別是受粉后25天以內不能缺水,否則嚴重影響穗粒數和粒重。

  綜合各地高產玉米水分管理的經驗,玉米花粒期應灌好兩次關鍵水:第一次在開花至子粒形成期,是促粒數的關鍵水;第二次在乳熟期,是增加粒重的關鍵水。花粒期灌水要做到因墑而異,靈活運用,砂壤土、輕壤土應增加灌水次數;粘土、壤土可適時適量灌水;群體大的應增加灌水次數及灌水量。

  子粒灌漿過程中,如果田間積水,應及時排澇,以防澇害減產。

  (3)人工去雄與輔助授粉

  高產田群體較大,雄穗對冠層內的光照有較大影響。在雄穗剛抽出而尚未開花散粉時可拔除全田雄穗的二分之一(隔行或隔株),地邊、地頭不要去雄,以利邊際玉米雌穗授粉。在授粉結束后再將余下的雄穗全部拔除。人工去雄是一項有效的增產措施,一般可增產4.1%~14.8%。除去雄穗可節省植株養分,增加粒重;改善群體內的光照條件,亦減輕葉片表面花粉粒堆積霉爛,提高葉片光合速率;此外還有減輕玉米螟為害的作用。

  高產地塊群體較大,葉片重疊,個別植株花絲授粉困難,在授粉后期要逐株進行檢查,對未授粉的新鮮花絲進行人工輔助授粉,以增加穗粒數。

  人工輔助授粉,可減少禿頂、缺粒,增加穗粒數。輔助授粉對抽絲偏晚的植株以及群體偏大、弱株較多的地塊效果更為明顯。

  (4)拔除空株

  為減少空株對光、水、肥等資源的競爭和消耗,在輔助授粉10天以后,對全田植株逐一檢查,發現空株將其拔除,以達到提高群體產量的目的。

(5) 適期收獲

  玉米收獲過早會導致生育期不足而減產。而生育期不足減產的首要因素是縮短了玉米的灌漿時間,降低粒重。玉米只有在完全成熟的情況下,粒重最大,產量最高。收獲偏早,成熟度差,粒重低,產量下降。有些地方有早收的習慣,常在果穗苞葉剛變白時收獲,此時千粒重僅為完熟期的90%左右,一般減產10%左右,應予以糾正。

  當前生產上應用的玉米品種有些有"假熟"現象,即玉米苞葉提早變白而子粒尚未停止灌漿。這些品種往往被提前收獲,即乳線下移到1/2至3/4時已經收獲,比完全生理成熟要早8~10d,一般減產8%左右。玉米子粒生理成熟的主要標志有兩個,一是子粒基部黑色層形成,二是子粒乳線消失。玉米成熟時是否形成黑色層,不同品種之間差別很大。玉米果穗下部子粒乳線消失,子粒含水量30%左右,果穗苞葉變白而松散時收獲粒重最高,玉米的產量最高,可以作為玉米適期收獲的主要標志。同時,玉米子粒基部黑色層形成也是適期收獲的重要參考指標。

  適期收獲的玉米子粒飽滿充實,子粒比較均勻,小粒、秕粒明顯減少,子粒含水量比較低,便于脫粒和儲放,商品質量會有明顯提高。

  玉米晚收必須以延長活稈綠葉時間為前提,青枝綠葉活棵成熟才能實現玉米高產。玉米生長中后期要加強肥水管理,延長葉片的光合時間,防止早衰。同時要堅決杜絕成熟前削尖、打葉現象。玉米植株在未干枯前還有大量養料,還能源源不斷地輸送到未完全成熟的子粒中去,這種情況下帶稈收獲也有一定的增產作用。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版權隱私 | 使用協議 | 聯系方式 | 廣告服務 友情鏈接 | 申請鏈接 | 網站留言